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精选3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955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论文写作提纲

  一、庄子的生命观体现为“自然”

  1.“自然”是生命的本真(礼法是生命的束缚)

  2.“自然”是生命的理想存在状态(逍遥无待的境界)

  3.“自然”是生命价值的标准(至人、神人、圣人)

  二、“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本体

  1.“道法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逻辑本体

  2.“气” 是庄子对生命本源的理解

  三、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

  1. 自然的本质属性是虚静

  (1)离形去知:心斋、坐忘、去独

  (2)致虚守静:知恬交养、缘督以为经

  2. 自然境界的认识论——齐生死于道

  (1)重生乐死

  (2)以理化情

  3. 庖丁解牛:由艺术体验升华到自然境界

  (1)“顺”——人与“器”的关系

  (2)“游”——人与“物”的关系

  七、参考文献

  [1]郭庆藩。辑庄子集释。 [M].中华书局,1961: 7.

  [2]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 8

  [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4

  [6]钱穆。庄老通辨[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9

  [7]王葆玄。老庄学新探[M].上海文化出版社,20xx:5

  [8]崔宜明。命运观念的起源和理性内涵[J].中国哲学史,1996:3

  [9]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4

  [10]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

  [13]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J].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14]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

  [15]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0]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3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