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毕业赠言 > 正文

大学生给母校的毕业赠言(精选34篇)(第18页)

本文共计82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98.校园的一花一草,是否留下了你的足迹。校园的一石一板是否是否承接过你的汗滴。校园的每一处风景,你是否忘返留连。本以为毕业即是压力与无奈最后的释放池,可是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一处加压站,为的是你更好的奔赴前程,加油吧,少年!

  99.毕业了,刚踏入X大学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四年了,教室、餐厅、宿舍和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平淡的出奇,毕业了,我还是我,平凡普通的我,但不同的是我已经和X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学习的日子令我终身难忘。

  100.四年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尽头。曾经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校园、离开宿舍、离开课堂、离开书本……离开学生的称呼……,但到了真正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刹那,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念。在这里,留下了我最最美好的回忆和记忆。

  101.回首大学生活,有欢笑,有眼泪,有喜有乐,生活像幻灯片一样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离别是伤感的,记忆是创造的,让我们在一切可以创造记忆的时间里尽量留下快乐美好的记忆吧。我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大学。

  102.欲回首,曾经的林林总总,甜蜜与欢笑还有那淡淡青涩的味道,言回首,也只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难以自拔而已。又回首,那曾经的人,那曾经的夜,那曾经的一切一切。止回首,深藏过去,遥望远方,那目标是否还依然清晰……

  103.只有老师才会毫无保留地指出你的不足,只有同学才会真心地一起玩闹,只有这里的情谊才是纯洁无暇的感情。这里就是我们的X大学。

  104. 梦中,还是穿着军装在训练场踢正步走方队的苦涩时光;梦醒,却是我们身着学士服拿着毕业证不得不离开校园的心酸时刻。四年的时光,似梦,非梦,在这里,我们破碎了自己的梦,又书写了自己的梦,一段甜美的梦。

  105.七月流火,校园沉浸在一片炎炎、可感的氛围中,干脆,真正凌冽、清脆的热。 就像流火的七月,又一季的毕业生在热烈的夏日中,夹杂些许不舍、伤感,淡雅或清新的情绪,然后再见。相似的场景、时间,而这一次主角却是我们。

  106. 每个学生心里,学校或许都是一座魔法屋,怎样的描绘都不尽完美,只有身临魔法房内,欢乐与磨难,精彩与萎靡,水墨青花与荒芜,都呈现着一个时代的、一个世纪的世界面貌或者说民族的形态。

  107. 我到底无法描述自己的毕业感受,说不清,尽管我心中也有一个哈姆雷特。 然而,我感谢母校的培养,发自内心。

  108.别了,母校时光飞逝,岁月如流,转眼间,我已迈到母校生活的尽头,一段难忘的回忆涌上心头。此刻的我提起笔想写点什么,千言万语汇集在心中,却不知道从何谈起,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但此时的我也只能以写点东西的方式来诉说心中的感受。回顾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一切都在昨天,心中有一千一万个舍不得,但我们别无选择

  109. 别了,我亲爱的母校!! 执手于歧路,相顾诉衷肠。募然回首,昨日历历泪千行。 将别去,樽樽酒,话凄凉。四年,一生的留恋 要离开我度过四年的时光的大学,我拣起自己全部的脚印。让它爬满我成长的青春,永远在心底绽放幽谧的兰。

  110.清晨我独自漫步在母校,细细观赏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在微风中向我摇头,仿佛在和我这个已经朝夕相处了快四年的朋友告别。

  111.就如同四年前伤感的来那样,如今我们又要伤感的走了;别了,母校,回首与您相处四年的点点滴滴,感谢您教会了我如何飞翔;

  112.别了,母校,我要离开了,离开这温床,去外接受风雨的洗礼了;母校,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对你讲。总是要离别了,才怪时间太长,才怪自己没珍惜;别了,母校。

  113.忘不了您使我们成了幸运的宠儿,一小时的决择,使我们从专科生成了本科生;别了,母校,忘不了和你同奋斗在防“非典”战线上的艰苦岁月;

  114.别了,母校,忘不了为了捍卫你的荣誉,在第三届大学运动会上拼搏的那种激情;别了,母校。

  115.忘不了从你的怀抱里第一次站到讲台上竞选第一届学生会委员时的场景;别了,母校,忘不了和你在一起满怀欣喜的迎接大学评估时的激动;

  116.忘不了自己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党员的那一刻;别了,母校,忘不了自己第一次承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时收获的种种;别了,母校,忘不了此时此刻心里沉重,伤感的感觉,想想自己即将离去,泪已上心头; 还记得,我们身着迷彩踩在满是黄土的操场上踢正步的场景;还记得,我们在支农拾花中起早贪黑互帮互助的乐观表情; 还记得,一个人趴在地上制作送毕业生幕布时的情景;可今天,要离别的人轮到自己了,几多不舍,几多伤感,但现实我们总得面对。(环境与规划学院储国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