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315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而学校的美术教育正是通过美术课堂,以审美教育为主体,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人格的。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和培养,使学生手脑结合,开发思维,丰富精神世界。

  2.培养与时代同步发展,具有良好素质的一代新人。学校美术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上,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3.培养自我发觉潜能并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美术正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感知来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至影响个人的精神面貌。

  二、明确小学美术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

  小学阶段,由于儿童心理水平的局限,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因此教师要耐心指导,善于启发和鼓励,促使他们对美术这门课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依恋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以启发、提示、引导、鼓励为主。促使小学美术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1.通过美术教学促进个性发展,完善人格。美术课以创造性、想象力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发挥创造力的机会,能充分表现其个人感受,而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综合的思维能力,智力和审美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儿童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独有的内心世界表现于造型活动中,从自己的作品中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儿童的人格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2.以加强美术“双基”为手段,提高学生能力,建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美术课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教育正是通过双基训练,使学生能系统的循序渐进的,通过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思维的方法。学校绘画造型、设色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能力,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并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着。一个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的学生在观察事物上,就比较敏锐,对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上就会高人一筹。

  3.培养学习兴趣和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师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光功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最佳状态,吸取和融化新的知识,在课堂上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鲜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追求,使兴趣转变为求知、探索、思维的习惯。美术课上去比较作品形式的完整,色彩的协调,正是对整体感的领会。整体感是通过长期的绘画、欣赏、工艺课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淀的过程,也是对构成事物本质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的把握。

  三、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到实处,必须紧抓课堂环节。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形式为课堂内容服务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处在从属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能力受到限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通过直观教具,电教媒体及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引发学习兴趣,由以前的“我教你学”变为学生主动的“我要学”。我在听其他教师授课时,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较好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而是把精力较多地花在课堂形式上。例如有一节课,教师课程设计的较新颖,课堂气氛也热闹,而学生作业时间没把握好,大多数学生只临摹了课本上的一幅画,没能使课堂内容升华,达不到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2.以加强“双基”为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进行能力培养。小学美术课内容是以绘画、工艺、欣赏三大块为主体,通过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绘画课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及情绪的培养很有帮助。工艺课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手脑结合,趣味性较强,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头饰、泥塑、果蔬动物,这本身就刺激了孩子内在的潜能,并把已有的形象、美的感受、经验等通过制作而展现出来。欣赏课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培养美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