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体会(第32页)
229 次下载 38 页 6895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分所的所长姓黄,给我感觉是一位表情严肃,看起来能力不错的女强人,她领导着将近20xx年度的工作底稿,熟悉一下审计底稿的内容,我翻看了一部分底稿,发现所里的业务对象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底稿里没有涉及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账户,而这些恰恰是我专业理论的薄弱之处。在以后的实践日子里,我也一直没涉及过这些账户的审计,以至于这一块专业知识尚未经过实践的检阅和进一步的巩固。
我校师兄师姐的工作能力得到肯定,黄所好像对我我们广师的学生印象也不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天下午她就安排我和同来的邝同学跟李师兄和彭师兄出外勤了,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需要人手的缘故。这次去的是广州一家事业单位,它有两个机构XX局和XX培训中心,我协助李师兄负责XX局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出发时,我们必须把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协议书(一式两份)、管理声明书、劳动情况表、计算器、笔袋等相关材料和工具准备好,手提电脑也是必须的,现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采取电脑记账,并不是所有资料都打印出来,再说,把材料拷在电脑上带回去也为我们撰写审计报告提供方便。而且,有些客户还需要我们当场出具审计报告,那我们就必须一连几天都在审计单位工作,直至工作完成为止。
在我们所,如果业务量不大,会计材料不多的被审计单位,一般都是把材料拿回所里审查,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更多机会锻炼的,对我再次出外勤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出勤审查技术开发中心的是财务报表年度审计,对我而言,比起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会计报表审计相对简单一些。几乎每次带我的前辈都不同,这一次是沈师兄,他耐心指导我,可以将应收应付等往来账放到一起查,注意账表的金额是否做了重分类,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都不错,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于是沈师兄只是让我抽查1、3、6、9、12共四个月的凭证。由于该中心业务量不大,会计把账做得相当好,所以查起来就比较顺利。我先取报表数,核对账簿,编制审查明细表,抽查凭证,一路下来,最后就只剩下回去写审计报告了。
实践期内,给我影响最深的,审计期最长的要数XX村经济合作社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及其财务收支审计了,这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审计任务是十四个分社和一个联社,其中我在师兄的指导下单独完成了一个社,协助师兄完成了另一个社,写了这两个社的税审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当然最后还是得通过三级复核,层层完善才得以通过的。
这次审计不仅考验我的交际能力,对我专业知识也是一个挑战。社里的会计都是村民,大部分是老年会计,性格耿直,按师兄的话就是比较难沟通,尤其是我单独审的那个社,一个问题要讨论好几次意见还不能达成一致,最后还是师兄帮我把他说服的。临行前一天,师兄就告诉我这次审计是我以前没学过的,所以得提前推敲村集体的审计报告和了解上一年该村相关的审计报告,例如离任报告。该村经济合作社遵守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是我不了解的,涉及的许多账户也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会计处理也与我平时学的有许多不同,只好求助于书本,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专业书是没有这类内容的,幸亏师兄有备而来,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带来了。我了解了相关内容就开始工作,实在不懂的就请教师兄。
实践总结
一个多月的实践生活下来,我的收获确实很多,感触也不少。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践更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也深感到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到对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灵活加以运用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中具体操作技巧的形成和积累的必要。也认识到走进了社会,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上级部门、领导,同事以及下级部门之间关系的重要。
会计事务所实习心得体会(第32页) 篇28
最难忘的经历原本打算只实习一个月的我不知不觉已在充实而忙碌的日子里一直坚持到了八月底的现在,尽管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仍处于皮毛水平,但我庆幸有这样一个环境和机会让我初步接触了社会。虽然,当中的很多经历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较为深切的体会到了一些现实世界的阴暗和冷漠,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种莫大的财富,尤其是对我这样不谙世事的人来说,这段历程使我变得比以往更加成熟理性的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同时却更加珍视其中罕见的温暖和希望。我昨天曾冒着37度的高温大汗淋漓地跑到一家位于写字楼里、装修豪华的公司为里面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讲解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业务,但其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人肯问我需不需要喝杯水。但就在同一个礼拜中,我也收获了最令我难忘的情景:有一天午后,彭老师和我费了半天劲才在一个偏僻的厂区找到需要进行社保审计探访的那家工厂,那破旧的厂房、简陋的设施,以及需要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板楼梯才能进去的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那泛黄的“自由夹”、老式而笨重的保险箱以及整个公司都没有电脑和打印机的事实让我不禁惊叹难道时光在这里倒退到了二十年前?但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虽然年纪都属四零五零,却依旧乐观开朗、热情有加,向我们介绍说他们是由于过去的企业效益不好,下岗后合力再组建的新企业,租用的都是旧的机器和厂房,还开玩笑地问彭老师说他们是不是他所遇到的最艰苦的企业?自始至终我都强烈的感受到了他们坦荡的自信和极度配合的热忱态度,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不息的热爱和乐观的进取精神,让我莫名其妙的体会到了一种踏实的感动。尽管那天我们带去的优盘和其中的电子表格文件彻底失去了意义,但我却分明在那个夕阳斜照的办公室中看到了一种如朝阳般升腾的希望:这绝不是一家落后于时代的公司,这是一群踏实工作、不肯向困难和岁月低头的可敬的人们!离开后,彭老师对我说,看他们那么艰难,就是真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是太严重,也会考虑尽量让他们通过的。我转过头去,很坚定的对彭老师说:“我相信,虽然他们看上去很落后:没电脑、没传真、财务负责人甚至没有手机,但这是一家有品格的公司,是不太可能出大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