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绩效管理的论文(第23页)

本文共计465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未建立

  在我国范围内,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尚未与相关单位的具体安排相结合,也没有与部门领导的业绩考察联系起来,所以,尽管水利部门每年都会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向二级单位下达预算绩效管理安排,对预算结果进行落实考察,但却没有引起下级单位领导的重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三)预算绩效的管理基础较薄弱

  首先是人员不到位。现阶段我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在落实上还没有形成独立高效的专职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部分的绩效管理人员多是从其他机构借调而来,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办公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独立进行绩效评价。其次是“不会管”。由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再加上我国水利绩效管理刚刚开始探索,还存在着对管理工作把握不全面、不会管的现象。

  三、提高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立足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分析推查找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提出继续深化改革的措施建议,是我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水利绩效管理水平。

  (一)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的水利部门需要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改变过去体制不完善、人员专业能力差、基层单位不重视不作为等现象,按照相关部门指定的工作流程、绩效评价细则、基层单位业绩考核等绩效评价方案,做到稳步推进,层层落实。同时,要使各级单位的绩效目标细致化、具体化,不断改进完善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管理框架,增加客观性的评价指标,不断建立健全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高效化、科学化,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二)开展理论研究,强化结果应用

  针对国内水利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将强顶层设计,夯实理论基础,为国内绩效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水利预算资金恰当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绩效预算的合理性、权威性。同时,也要形成一套完善的预算支出结果评价与反馈机制,对水利绩效预算的落实效果和应用成果进行统计备案,将结果反馈到各级相关单位,并结合各单位的考核机制将绩效评价作为其政绩贡献的'衡量标准,提高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

  (三)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指的是目标填报范围和评价试点范围。各水利管理部门要认真核查统计,既要保证原有的管理范围平稳有效的执行管理措施,又要不断增加实行绩效目标的水利项目和单位。遵循稳扎稳打、统筹兼顾的目标原则,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的全面试点开放格局,实现对所有水利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另外,也要鼓励各个部门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针对于现阶段我国水利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供职人员综合素质低的情况,应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公组织机构,聘用素质过硬的办公人员,为绩效评价做好基础准备。此外,要完善各种数字信息的采集机制,确定各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办公要求、岗位津贴等动态管理标准。不断收集整理相关专家的意见和资料,形成一套专业权威的专家意见资料库,保证绩效预算的精确度和权威性。

  (五)推进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中央制定的地方水利预算财政基金管理实施方案,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补充延伸。在国家各项资金整合的趋势下,水利绩效预算管理要探索出适应实际的新绩效评价标准,要分清主次,优先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进行绩效预算,再对其他水利项目计划进行预算评估,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注重预算评价的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形成一套权威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水利预算绩效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除了加强理论研究、扩大预算范围、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巩固。只要我国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我国的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必将对国家的水利建设产生不可预估的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