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生产实习报告范文汇编(精选31篇)(第26页)

本文共计734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角度测量所得各边方位角为:α12=86o41′04′α23=356o35′09′α34=267o46′10′α41=176o55′58′

  3、量边:

  (一)用钢尺进行往返测或单向双次测量,读数至毫米,较差率不大于1/3000;

  (二)当地面倾斜大于1、5%时,用水准仪测二点间的高差,或用经纬仪测倾斜角,将斜边改化为水平边长;

  (三)边长超过尺长度时,须用经纬仪定线。定线偏差不超过3厘米。

  此次实习中控制点间距离已知:l12=86、695ml23=45、074ml34=86、774ml41=46、743m

  (二)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等级为图根水准。假定高程系统沿导线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1、观测

  使用s3水准仪,先目估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差值应小于5米),调整水准仪之水平,变更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高差较差应小于6毫米,以环形闭合差应小于毫米或(式中l为水准路线的总长度,n为总测站数)。

  2、内业计算

  (1)准备工作检查观测手册,记录、计算是否正确,限差是否超限。起始点为一测点。

  (2)计算步骤计算四个测点的高程闭合差,应用检查方法检查高程闭合差,必要时作出调整。

  (3)计算取位高程及改正值均取至毫米,由于测站较少,高程计算也可在记录表内进行。

  平面控制测量数据:1点高程:56、500m2点高程:56、501m3点高程:56、480m4点高程:56、414m;

  1点坐标:x=8960、291my=4134、974m2点坐标:x=8965、320my=4221、635m3点坐标:x=9010、321my=4219、01m4点坐标:x=9006、459my=4132、413m

  第二部分地形图测绘

  (一)一般规定

  1、采用经纬仪测绘法,1996版地形图图式,正方形分幅。

  2、当图根控制点不足时,可用交汇法或视距支导线法增设控制点。用视距支导线法连续增设的控制点不能超过2个。视距长度不大于80米,双向观测的距离较差应小于边长的1/200,高差较差应小于100毫米。用交汇法增设控制点,交汇角在30~150之间,并须有第三个方向进行检核。

  3、水平度盘读至5`,尺间隔读至毫米;竖盘读至1`,高程注记至厘米;

  4、地形点间距不大于30米,视线长度,主要地物不大于80米,次要地物不大于120米。

  5、楼角、庭院内、道路中心线上及其交叉、转折点、地面起伏点等应注记高程,高程点应均匀分布,间距一般为图上3厘米左右。

  6、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除临时性的以外,均应进行测绘,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可适当取舍。

  7、测绘过程中竖盘水准气泡偏离中央不大于2格。

  8、迁站前仪器应归零检核,并对本站所测数据进行检查不能漏测和测错。

  9、控制点到重要地物点的距离应当用皮尺或其它方法丈量。

  (二)测图准备

  1、图幅尺寸:500*500毫米

  2、方格网绘制:用长直尺法(丁字尺和图版)绘制。要求粗线0、1毫米,小方格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超过图上0、2毫米,图廓的边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不超过图上0、3毫米。

  3、展绘图根点:要求两图根点的展绘长度与实际丈量长度之差不超过图上0、3毫米。

  4、将展绘好控制点的图纸粘贴在图板上。

  (三)碎步测量

  采用经纬仪测绘法,每一测站程序如下:

  1、准备工作:

  (1)观测准备: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照准另一控制点,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o00′。

  (2)绘图准备:在图上绘出零方向,并用大头针将半圆仪固定在测站点上。

  一个碎部点的测绘步骤:

  立尺:立尺员将塔尺立于碎部点上;

  观测:观测员用经纬仪瞄准塔尺,依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求得水平角,再读上、下丝以计算距离、最后读中丝和竖盘读数可得碎部点的高程。绘图:先用半圆仪量出水平角得出碎部点所在方向,沿此方向量取计算的距离得到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在旁边标出其高程可得碎部点的空间位置。

  第三部分水平巷道贯通测量

  图上巷道设计:在本组所测地形图上选择两导线点,其间为空地,通视好,在这两点附近绘出两点a、b,其连线即为一设计巷道的'中心线。图中实线部分当作已有巷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