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精选35篇)(第20页)
本文共计829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满是管片的施工现场,当时感觉这样的隧道施工其实也没什么难度,不想房屋建筑那样,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圆柱形”。这个可能是因为我把它与农村里打井钻井联系在一起的缘故吧。隧道上面,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管片,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下了隧道,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进口处西四周都是水泥墙,还真的有点担心泥土倒塌……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下去,里面还有很多水,下面湿漉漉的。我们走在铁网上,看着四周,这样的一个圆形管道,靠的是那些做好的管片在支撑。施工人员跟我们讲述了,安装管片的过程“安装管片应该从底部开始,定位好,装上螺栓,对称拼装上面部分,最后湿封顶部分,接着就是装上螺栓,从横纵方向”。我接着往里面前进,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声响,管理员说那就是盾构机,好庞大的一组机器…..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机车在往外运挖出来泥土,还有工人在隧道里面工作,没有看到他们他们怎样安装管片的过程,如何装栓……就这样我们就走完了全程,出来我们就满头大汗了…….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出来很快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征程,就是到另外一个施工现场,同样也是地铁施工的。与前面一个不同的是,那里是在明处开方。
不久车就到了工地门口。在工地里由一个工头领着我们进去。在外表看不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非常的笨重,目的是为了加固两边的土方,防止倒塌。现在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运用这种结构,例如地下室的建造也需要,等等。怪不得一走进来一看,我还以为是在建造地下室呢。大量的大型吊机在不断地吊那些刚才,一个个的安装拼接。往深处一看满是钢筋,密密麻麻的。现场施工人员在一旁介绍了整个工序流程,同学们也在一旁接受着新的知识,还在不断地问一些相关的知识。在现场挺现场工作人员讲解完,他又带领我们进入会议室,我们在那里观看施工录像。
在观看录像前,那个工头讲述了隧道工程的特点:
首先,利用隧道可以实现各种运输线路直线等穿越山岭而不必盘山绕岭。
其次,隧道还可以改善线路中的车辆运行情况和提高线路的运行能力。
其三,隧道是一项隐蔽在地下、水下或山体内部的重要结构。
其四,隧道在具有以上功能的同时,还存在有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它不占据地面空间,这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城市的有效面积,对于人口拥挤、道路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城市地下隧道的兴起,也带动了整个城市地下工程的发展。
观看录像开始,画面中出现了很多人,原来是由于现在城市人口增多,交通繁忙,因而建造地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建造地铁的意义。一个个施工场面映入我们的脑海,整个过程是在讲述了他们中铁公司在建造一条隧道,这条隧道是穿越广州火车站的……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这些都是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相当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运用盾构机来挖掘隧道那样,这些都是运用相关科技技术,让我们明白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