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热)管理学原理的论文15篇(第5页)

84 次下载 27 页 4741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 将个体作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出了三种个体的假设观念,依次是:

  1. 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个体。

  2. 社会人假设,即认为个体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追求社会性的认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情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3. 管理人假设,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作出最优的决策,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作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

  但以上假设都只强调了个体的某一侧面,现实中的个体实际上是上述各方面的综合体。当个体在生存得不到保障时可能就按照“经济人”的方式行事;当他们需要别人的更多理解与认同时,就会以“社会人”的方式处理;当他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做选择时,往往会按理性准则行事。这样的个体在现实中称为“复杂人”。

  二、 对个体的分析:

  1. 个体需要与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将个体的需要按照先后次序排列成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说明,个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组织中,当个体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高层次需要对其行为的激励更为强大、持久。但需注意的是,需要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受到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的,所以人的需要有其局限性。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和现实动力,它把行为引向能满足需要的具体对象。在企业中,员工的各种积极或消极行为都受到各种动机的支配而产生的,而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外部诱因激发动机,就会直接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2. 组织中的学习:

  组织层次的学习是组织作为个体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个体学习相互作用的产物。组织中有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个体的知识储备,即在组织成员头脑中保有的知识,包含着与组织有关的和与组织无关的各种知识。另一部分是属于组织或大家共享的,或一部分个体享有的知识,如组织的制度规章、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知识、信息是需要经常更新的。组织层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体学习,发掘并利用个体知识储备中有关部分为组织所用的过程。

  4. 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并驱使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组织中每一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能量,其中有些个体表现出的就是工作热情;有些表现出的就是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组织的整体心理能量不是所有个体心理能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调节和作用的综合力量。就组织而言,只有个体与组织的价值观与思想形成统一一体时,才能焕发出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创造充满创造力和挑战性的组织气氛,调动各方感染力,促进个体焕发其自身的能量为组织所用。

  三、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巴纳德的著名理论,它们是组织管理者要管理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有效工具。在管理者与员工的交往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运用是相互并存的。巴纳德指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它们互为条件,只有在两者统一的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非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难以科学化、非理性化的部分。这说明光运用正式组织是不可行的,因为非正式组织能赋予组织以活力,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沟通与维护个人的完整人格,有时非正式组织起着比正式组织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键,它包含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

  1. 组织内部平衡:

  是指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体的可用来满足其需求、影响其动机的诱因与个体对组织的贡献之间的平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