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会计专业论文[集合]15篇(第25页)

52 次下载 25 页 4328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总结

  我国会计准则在适应国际轨道的进程中,不能忘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目前,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还是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的实证模型,收集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稳健性与企业治理、盈余管理等变量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会计稳健性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的剖析。如此,稳健性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理解其属性,在稳健性制度从非正式化向正式化演变的过程中完善其运行机制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制度属性与运行机制完美契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伟.会计稳健性——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J].企业研究,20xx,03:71-73.

  [2]刘珊珊.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xx.

  [3]王磊.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xx.

会计专业论文15

  一、中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背景和发展

  (一)中国开展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他们必须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对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国有一千五百余万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经历,具有硕士学位(尤其是会计学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更少。仅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截至20xx年,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为160 697人,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为55 897人;而这些执业注册会计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 085人,仅占1.95%。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学历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会计从业人员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而刚刚开始从事实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急需注重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针对上述情况,为提升会计教育水平,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会计行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目前状况与会计行业应用性强的矛盾,20xx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正式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管理体制和培养目标

  在设立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同时,为了规范该学位的教育水平,保证会计硕士学位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成立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该委员会由来自教育部、财政部、中注协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办学院校的专家共23人组成。

  教指委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面向会计职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发展进程

  1.单证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20xx年,全国有24家办学单位(包括20所大学①和4所其他办学机构)经申请获得了举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资格,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必须具有三年或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通过联考获得录取资格后,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但是不能获得学习院校的毕业证书,因此被称为“单证”研究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