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87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通过对教材中中国古代散文的学习与赏析,让学生感悟和学习古人的类比思维的方式,并启发学生借助这种思维方法来拓展自己作文选材的视野。
第二,研究的难点
如何缩短学生与古代散文文本的距离,让他们理解类比思维的方法,以及类比思维对于拓展写作思路的作用。
2、理论假设
(1)深入研读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类比思维的方法,从而能够使学生作文选材的视野更广阔。
(2)让学生从关注古代散文的字、词、意到思索其类比思维的方式,将能够提升古代散文之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指导中,侧重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散文中存在的类比思维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就具体做法而言,有如下几个步骤。(1)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初步了解“类比”的概念。(2)通过对《游褒禅山记》的阅读,让学生理解类比思维对于拓展思维视野的作用(思维视野的拓展,是学生作文选材视野拓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通过讲析“割断欲望之绳”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用类比联想拓展作文选材视野的关键。研究对象
43中高一4班学生。
3、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20xx年10月底,为研究的第一阶段,分析学生作文选材视野不开阔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2)11月上旬和中旬,为研究的第二阶段,把《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教材中的)以及《游褒禅山记》(高中教材中的)等文章进行研读,让学生借助课文,理解类比思维、类比联想的概念。
(3)11月下旬,为研究的第三阶段,结合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不能没有你”为题,教师讲析用类比思维的方式拓展思路的方法。
(4)12月上旬,为研究的第四阶段,完成学生的后测、公开课等工作,并对这一研究进行反思和展望。
五、课题负责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王娟,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43中一级教师,宣武区中语骨干培训3班学员。在任教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崇洋忘本之风焉能再行》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得北京市课改论文二等奖。2、《固本浚源方能使教育事业长青》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监控与评价一等奖。3、《究前车之鉴,思前行之策,方能确保前途无忧无惧》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监控与评价一等奖。4、《爱之深责之切盼之殷——在高考恢复30周年之际的反思与期盼》这篇文章发表在20xx年第11期的《中国教师》上。5、《殷切期望中国的孩子读〈论语〉》这篇文章于20xx年7月10日发表在《新京报》的C02版上。
六、本课题预期主要阶段性成果
1、结题报告一个
2、学术报告一个
3、公开课一堂
4、相关课件
5、研究日志
2024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第16页) 篇7
一、论题的提出
1、全面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作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语文素养的整体体现,文品如人品是有一定道理的;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推动学生积极向课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思想的丰富以及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然而,农村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性、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计划的无序性、写作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指导和批改讲评的简单化、学生写作训练数量的有限性等共同构成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破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境就显得较为迫切,破解意义极为重大,它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2、中考、高考的要求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其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作文与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双翼,作文堪称其半壁江山。但是,近些年来,初中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甚微,逐步演变成了一个不易化解的难题:学生为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犯难,教师为作文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而焦灼,甚而有人对作文教学持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