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集合(通用31篇)(第4页)

本文共计642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收获与体会

  虽然这次的认识实习只有短短的一周半,可是我却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工厂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例如各种工艺流程及设备,构筑物的特点及用途,扩展了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对这门专业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其次,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认识到了要想从事一名专业的工科人员,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处事习惯,并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大学生学好本专业课程,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一味地钻研书本,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因为这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我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紧缺,并且现如今在城市到处都是排放污水的厂房,人们对于水也是不加爱护,浪费水资源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作为未来的.水处理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节约水源,不浪费每一滴水,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做起、

  精选认识与实习报告集合 篇2

  一.实习目的:

  1.通过认识实习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实习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

  3.通过实习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基本组成及作用。

  4.通过实习了解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及作用。

  5.通过实习了解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利用。

  6.通过实习的具体实例学习水工专业知识和水工建设。

  二.实习内容:

  (1)宝鸡峡枢纽工程

  1.宝鸡峡灌溉工程

  引水地址:渭河宝鸡市林家村引水流量:60m3/S引入水量:11亿m3河源来水:27.8亿m3灌溉面积:179.3万亩工程特性:渠首为低坝自流引水。灌区有王家崖、信义沟、大坝沟、泔河等渠库结合水库,水库形成长藤结瓜式引水,年可调节水量1.97亿m3。总干渠全长180km,其中98km是著名的黄土塬边渠道。工程演变:该工程1958年11月开工,1962年停建,1968年复工,1971年7月通水,设计灌溉面积170万亩,后将渭高抽渭惠渠灌区纳入统一管理,总面积293.5万亩,其中塬上面积179.3万亩。为解决灌溉缺水,1997年开始对渠首大坝加高加闸,全面改建,加闸后可形成5000万m3库容,年可调节水量为0.797亿m3,增加四库调蓄水量1.48亿m

  2.宝鸡峡加闸工程

  原坝高:27m加闸设计坝高:49.6m(原坝加高22.6m)库容:正常位以下5000万m3有效库容:3800万加闸5孔,10m宽,8.3m高,弧门。工程特性:渠首加闸后年可调蓄水量0.8亿m3,灌区内王家崖、信义沟、大北沟、甘河四库可补水1.48亿m3,使宝鸡峡塬上灌区缺水由1.55亿m3减少到0.88亿m3,同时渠首坝后可建发电站,装机9600kw。原渠首输水洞不合理状况得以改变。工程已于1996年开工建设。

  3.王家崖水库工程

  流域面积:3288km2坝高:24m坝型:均质土坝,坝顶通过宝鸡峡总干渠,流量:60m3/S总库容:9420万m3有效库容:8750万m3工程特点:该工程是我省第一座较大渠库结合工程,坝顶通过宝鸡峡总干渠,干渠水可放入水库,调蓄非灌溉期来水,缺水时再补给渠道供水,经多年运用效果显著,为我省渠库结合设计积累了经验。

  4.韦水倒虹工程

  韦水倒虹是宝鸡峡灌区塬上总干渠跨越韦水河谷的一座大型输水建筑物,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管组成的双管桥式倒虹,单管长880米,最大水头70米,设计流量52立方米/秒,控制着塬上灌区159万亩的灌溉面积,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倒虹工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咽喉工程。工程自建成以来已经运行30多年,管道内外磨损老化严重,必须进行改造。工程于20xx年列入国家大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计划投资4540万元,对倒虹进行全面改造。

  5.漆水河渡槽

  高:30m长:208.5m设计流量:40m3/S校核流量:55m3/S工程特点:浇肋拱,预制装配排架与肋板矩形槽箱结构

  (2)泾惠渠灌溉工程

  引水地址:泾河泾阳县张家山引水流量:50m3/S引入水量:多年平均4.5亿m3河源平均年来水:20亿m3灌溉面积:135亿万亩工程特点:渠首为多泥沙河流低坝自流引水。灌区井双灌,年可提取回归水和地下水约1亿m3,夏灌用地下水约占60%。渠道设计输水含沙量为15%,自70年代以来,实行科学引水,最高含沙量可到40%,每年可超限引浑水1000~20xx万m3。工程演变:该工程由1930年动工,1932年6月放水,当时引入流量16m3/S。原设计灌溉面积64万亩,解放初为60万亩,1966年进行枢纽改造,增大引水能力为50m3/S,灌溉面积逐步扩大为135万亩。为增加渠首发电和调节作用,1997年改建为加闸引水,设6孔升卧式闸门,孔口宽10m,门高8.3m,溢流坝顶加高11.2,坝后引水发电,装机容量7500kw,成为灌溉、发电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