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15篇(第10页)
本文共计258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
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
2.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干,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等,无不蕴含着丰富审美因素,学生在其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审美能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那么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法呢?本人就教材、教法、评价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利用课文教材时,必须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整合教育的资源,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淋漓尽致的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关系,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整合,经过艺术性的加工与处理,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增强了对爱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使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成为情知互促并茂的学习境界。
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研究教材,挖掘情感,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得到和谐与统一,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研究与思考。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学生,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又如,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美丽的大自然,同样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二 .教师真情相呼,激发求知欲望
中小学生都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不能完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摆脱具体情节去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中心,鉴于此,创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接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甚至会使学生与课文融为一体,就好象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中间一样,这样学生受到的感染才深,对文章的理解才透。因此教师必须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情感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教学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体态语的运用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因此,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去暗示,这样,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次,有一位一贯优秀的学生,考试偶尔失败,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回答问题语无伦次,我没有去批评他,而是给予一种鼓励的目光,结果,这位同学下次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