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煤矿安全管理论文15篇(第3页)
本文共计408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1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对于煤矿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在遵循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在进行煤矿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时,不仅要保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还要明确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并在加大矿工个人权利宣传的前提下,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此外,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加强对员工各种安全操作程序与安全工作方式的培训与教育,从而保证职工可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但这些活动都必须依据既定的程序进行。
2.2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对于煤矿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只有企业各级领导与职员都重视安全生产,才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相关领导要各司其职,并切实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工作。此外,煤炭企业最高领导还要全面负责所有活动的安全,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各个生产班组长也要对该组人员安全生产工作负第一责任,且各岗位职工也要对其所在岗位工作的安全负第一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2.3加强高新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从目前发展实况来看,因具有高效性、先进性与便捷性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必定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技术手段。基于此,为了适应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应通过一些煤矿安全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构建一个煤矿井上、井下可靠的安全预警机制与管理决策信息通道,具体如下:①对于煤矿井上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从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结合各种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建立综合性信息网络;②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应利用传感技术进行,并利用各种型号的传感器来采集井下的瓦斯含量以及其他各类危险源与生产数据的实时、动态数据,之后通过计算机进行仔细的.分析,并做出适当的处理,进而对煤矿的井下动态进行有效的监控,最终实现自动预警的目的;③在煤矿工作现场,一定要安装视频监控装置,进而可以对员工实际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并通过规范员工不当行为的方式来降低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通过运用信息化方式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改善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现状。
2.4完善煤矿安全监督机制
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人员应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心态,及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安全监督人员还要坚持公正廉洁的工作态度,严禁舞弊行为。这不仅要求安全监督人员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沟通机制,从而使其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从而在及时发现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此外,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时,还要注重监督实效性的保证方面,之后再通过制定各种健全的安全监督制度来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所以,必须要提升企业自身安全意识,并加大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制定并实行各种制度来规范煤矿日常生产工作,从而在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浅论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xx,8:226-226.
[2]殷文立.浅议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xx,4:50-50.
[3]胡发中.当前兼并重组煤矿经营管理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xx,16:49-49.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3
1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运行模式为基础,具体由以下七个环节构成:(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前提,通过辨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从而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增强风险预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危险源辨识环节,应确保辨识范围拓展到煤矿整个生命周期和各个生产环节,覆盖到人、机、环、管各个方面,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辨识。(2)危险源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风险进行评估。一般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评估正常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对各危险源的风险概率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之后,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将系统风险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3)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是指实施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依据。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程,结合煤矿生产自身的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具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运行,有效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4)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管理标准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和手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资源有限,不能对所有风险实施全面控制,所以可遵循危险源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分为若干个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5)日常监测监控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应充分利用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日常监测监控,及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对危险源实施日常监测监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已经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监测,若该类危险源超出了可控状态,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二是实时监测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危险源,掌握危险源的管控效果;三是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危险源,促使危险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6)风险预警当危险源达到导致事故发生的临界状态时,即危险源失控时,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旨在降低风险危害程度,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在风险预警系统中,不仅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且还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便在危险源失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降低人、财、物损失。(7)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是一个反馈的过程,通过评审考核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新的风险控制措施,促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