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4篇)(第17页)
本文共计980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2、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3、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开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法;问题研究法。
2、收集资料的方式:数据法和问卷调查法。
3、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逻辑法。
4、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课件等。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目标体系的确立、操作体系的实施、评价体系的应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阶段:保持兴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阶段:综合性语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撰写阶段报告和结题论文、课件等。
九、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为本校初中语文组教师。
李秀坚本课题负责人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清云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陈志东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谢玉进中学一级教师
陈海水中学一级教师
李水生中学一级教师
康有志中学一级教师
徐雅娇中学一级教师
张素娟中学二级教师
戴永杰中学二级教师
洪秀霞中学二级教师
张梅端见习教师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秀坚(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李清云、陈志东辅助负责人进行策划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陈海水、谢玉进负责选择课外读物;组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洪秀霞、张素娟负责开展“结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徐雅娇负责开展“结合学校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张梅端负责开展“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戴永杰、李水生、康有志负责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一阶段所达到的目标。
十、经费估算及来源
经费估算:
1、外出培训学习(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6000元
2、资料书籍费、上网查资料的费用、文印资料费等:4000元。
3、成果汇编(成果鉴定费、印刷费等):4000元
经费来源:上级拨款、学校科研经费补助、自筹资金等。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0
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
负责人:刘X 成员:刘X 所在单位:西安高新第X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益科技化、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对大量的信息能独立判断、有效筛选、整合使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我们的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高。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遇事处理也不够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
相应的较科学的、完整的、稳定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就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一种指导思想,能加速人对问题的处理速度,推进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创新使用。培养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任何一种专业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上适时渗透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就成了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与问题,整合多学科信息,让教育更多地成为一种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培养出完整、和谐的人。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直观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