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开题报告(精选3篇)(第2页)
本文共计76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探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我校特色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教学理论、方法以及行动策略。研究中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理念,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为辅;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过程研究与形成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反思法等。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个案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经验反思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观摩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优质教学的规律。
七、研究步骤及进度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成立“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召开全员参与的动员大会。
2、第一阶段: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原因,各教研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硧定教师研究的子课题。
3、第二阶段:教师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课堂实践活动:撰写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案例分析,上研究课,集体观摩,集体评价、讨论,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切磋,部分教师把课堂实践的经验逐步上升提炼为有效教学论文。
4、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踐的有效结合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成果。教师撰写论文。
5、第四阶段:对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统计、研究分析,征集论文,课例。反思,影像,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做好推广工作。
(二)目前进度
课题组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购买了相关的教学资料、资源;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观摩了大量的优质课,课题参研人员相互听评课,充分讨论了课题的可行性。
八、研究成果的形式及适用范围:
(一)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报告,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2、教育教学的典型个案
3、教学实践中的公开课、教案及课件
4、师生的心得体会
5、课堂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适用范围: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教学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小组
教师教学开题报告 篇2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学已从以往的研究教师“如何教”渐渐转变探讨让学生“如何学”。因此,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教师行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对教师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查特斯和韦普尔斯(Chartens& Waples 1929)以及巴尔(Barr 1929)等人就已经开始了对教师行为的研究,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60、70年代随着“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兴起,有关教师行为的研究尤其繁多,80年代末以后由于“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衰微,教师行为研究日渐减少。
国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见于克瑞兹(kratz)1986年的研究。他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