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题报告(精选33篇)(第42页)
本文共计881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采取“两项措施”
1、加强领导,行政推动。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校长在开题报告会上明确指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并规定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可利用班、团(队)、校本课程教学或其他活动时间进行;授课教师以学校主抓德育工作的校长、书记、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为主,并在校长、书记牵头的基础上,由主抓德育工作的政教主任负责组织落实,安排好讲课和教研活动以及学生活动等
2、精心部署,形成合力。在开题报告会上,课题组确定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认识,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课题档案,通过文献研究法,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制定出课题方案。第二阶段,要求课题组和政教处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这个课题,应认真的开展一些如礼仪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感恩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责任心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等。以全面推进课题的实施。第三阶段,研究实施,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题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策略和方法,逐步构建学校德育模式。
做到三个结合。
1、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因此,落实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其次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成立德育领导机构,从校长室、党支部——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以政教处为枢纽形成辐射,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避免了工作走过场和踏空。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国旗下讲话的主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升旗仪式。第三,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校德育领导小组,主抓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如:新生入学,学校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国防军事、前途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索攻坚的美德,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政教处主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年年如一的“学雷锋活动”、 “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同时,高度重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状况和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与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2、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校要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的应用,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
3、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因此,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加强对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学生道德和谐发展的空间。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中华传统美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结题报告》
2、有关的案例、论文和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教材》
教育开题报告 篇28
论文题目: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