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题报告(精选33篇)(第41页)
本文共计881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为了切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系列文件精神,有效改善我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我们决定选择“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以科学研究探索创新的精神、积极慎重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对我校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课堂、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有效地改进我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目标
1、调查研究现在校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应加强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采用哪些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通过研究在学校构建一套有关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体系,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
三、研究的内容
中小学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保证实效,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途径和适当的方法。因此,我们拟在以下方面认真进行研究探索:
1、如何使学生熟知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学科教学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3、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与家庭如何密切合作;
4、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学校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
5、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6、传统美德教育应该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如何开展;
7、班级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8、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学校行风整顿、师德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的表率作用;
9、在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0、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网络等。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运用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系统研究法等多种科研方法。
为了促使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还准备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1)课题组每年评选一次“传统美德教育先进集体”(实验校、实验班),“传统美德教育先进个人”(学生、教师、学校领导)。
(2)课题组每年评选一批“传统美德之星”,如“孝敬之星”、“礼仪之星”、“诚信之星”、“仁爱之星”等。
(3)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年班主任工作评价、班级评价和学校办学评估。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是研究准备阶段(XX年5月——6月),主要是宣传发动,统一认识,组建主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课题档案,通过文献研究法,把握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与要求。
2、是研究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2月),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题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12个德目,即: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先人后己、整洁健身、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编辑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一书,探讨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其它德育内容的关系,总结出学校德育的一些成功案例,提高了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推进了学校德育的系统化、特色化、科学化建设,使受教育对象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增强了学生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在体验道德行为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3、是研究总结阶段(XX年3月——5月),收集、整理、分析、提炼、总结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论文、教育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在课题开题报告会上,校长明确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不走过场、不做假,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一定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创建文明校园,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要做到“两项措施、三个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