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口语交际开题报告(通用4篇)(第12页)

本文共计23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实验对象、方法

  1、实验对象

  本实验以我校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比。

  2、实验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结合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

  七、实验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xx、3-4)

  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实验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培训实验人员和收集相关资料等。

  2、实施阶段(20xx、5-、10)

  (1)实施研究方案。

  (2)阶段性总结,并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3、 总结阶段(、10)

  课题研究完善期、收集、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九、成果表现形式

  结题报告、论文

口语交际开题报告 篇4

  一、选题背景

  1.国际背景:西方的语言教学早就概括出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语文教学把说话训练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法国明确规定:根据儿童各时期的不同特点,“培养他们清楚、流畅的口头表述、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德国,除了语文教科书以外,还有专门的辅助说话训练的教材《说话教育》。在美国,从小学到初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发达国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

  2.国内背景:翻开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孔子设立“言语”一科,《墨子、尚书》篇中对“能言善辩”的提出,到近代王森然、阮真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地提出“说话能力”,发展到新中国成立,1950年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规定说话教学占语文教学总课时的15%左右。再到20xx年新大纲明确提出“口语交际”,再次把听说能力置于一个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人才,正是靠着自己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国为民立下丰功伟绩。从“唐睢不辱使命”,到“触龙说赵太后”,从“墨翟止楚攻宋”,到“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与百万之师。”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更需要每个人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它更经常的担负起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为此,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交流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目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试图运用有关教育研究的方法,在实地调查、逻辑推理等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通过此次的课堂研究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这一领域的研究理论,弥补某些研究角度上的空缺,为深化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从而提升和发展有效教育理论,为今后更多更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条件。

  (二)实践意义。从本课题的研究范围上看,着重从某一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使其更具实效性;从研究内容上,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辅之以学生学的情况,二者结合从而形成解决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途径和解决方法;在研究类别上,本课题属应用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借理论指导行动,在行动中丰富理论的局面。因此,研究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有助于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探求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构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从而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