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开题报告(通用4篇)(第10页)
本文共计23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a.选择难度适合并符合中学生口味的影片
多让学生看一些动画片和校园生活片(含情景剧)。原因是,这些片子的观众大多数都是欧美国家的孩子或者中学生,影片对白的语速适中,台词较容易理解,情节也比较吸引人,同时,这些片子的主题也很鲜明,并能符合中学生的口味。一些经典的卡通片都值得一看,如: finding nemo, brother bear, monsters company, ant z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校园生活片如the confessions of a teenager drama queen, freaky friday, friends等等。不仅仅是因为片中幽默搞笑的情节和镜头,或是影片所用的一些经典台词,更重要的是片子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举freaky friday,片中女主角被罚,在美国,中学生如果犯了错误,除了找家长,写检查等,还有一种惩罚方式就是关禁闭,这是很典型的美国社会文化。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经历和影片中人物的经历进行对比,通过文化层面来学习语言。
b.看电影和论电影
在看一部新电影之前,千万不要看剧本,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皮看,至少能对情节有所了解。这是作为泛听的训练。如英语泛读一样,只求听着,不求甚解,只求量的增加与积累,不求听懂每个句子,使自己尽可能增加听的输入量,听的量增加了,有些语言情景与单词短语反复听了,也自然慢慢听懂了,英语听的能力也自然提高了。看完电影,让学生说说电影的情节,人物的个性和对电影的评价。这时,学生就有内容说。在一学生说的同时,另外学生就又有一次听的练习。
c.边看电影边研读剧本
实际上,电影中的有些对话看起来很费劲,里面充斥着习惯用法和美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要多看多听,才能适应它。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着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而这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却不能仅仅用语言分析透彻,这就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加以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再逐点分析,用心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让英语活起来。因为时间的有限,我们可选择其中十分钟的电影对白,要求这一段对白的语言涵盖量多,语音清晰地道。然后对这一段对白进行仔细的研读。读它的语言,读它的思维方式,读它的价值观念。
d.反复精听电影和熟读文本
研读完后,就让学生认真精听十分钟的电影对白。精听必须正襟危坐,高度集中思想,力图听懂每个词语、句子和信息。训练的方法是一句一句地听,遇到听不懂的词语、句子,倒了再听,一遍不行两遍,甚至三遍,直至听懂为止。然后再下一句,等到每个句子都听懂了,再把全文从头至尾放一遍,的确全听懂了,精听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听懂后进行熟读。
e.模仿和配音
当学生对语言文本已经很熟悉的时候,再让他们对语音进行跟读和模仿。最后,等训练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对所练的成果进行了展示,我把电影中的声音消除,但让画面以无声的形式放映,选出四组同学对此配音。请十位同学做评委。最后选出最佳男配音,最佳女配音和最佳配音组合。学生们对此热情很高,当学生们对画面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加注重英语的表达,英语与画面的相配了。
例如,在影片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act 1 scene 3有这样一个片段,henry在饿了24小时后在伦敦街头流浪,这时两个富有的兄弟roderick and oliver看到他并把他叫进他们的豪宅。在毫宅里,他门进行了一番谈话。通过模仿,学生尝试了当配音演员,他们觉得很兴奋,很是刺激,所以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听力与口语能力得到了同步训练。
(3)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训练听力
新鲜的东西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得经常有意识地变换形式,始终保持学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还可以把生活中的某种经历借用过来,演绎或者模拟一种其实本不真实的生活情境,借此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譬如,当班上有同学交作业不认真的时候,让学生组建一个小型的模拟法庭,让学生在这样全新的英语情境中接触全新的英语词汇;假设一个中国学生到一个外国家庭参加生日聚会,听听表演的同学说些什么,得体么?听了之后作出自己的评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