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开题报告(通用4篇)(第11页)
本文共计23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训练听力,我们可以分成及个步骤:
①分组定主题
全班同学可分成八组,每组六或七位成员,设定组长,组长与组员讨论定本组的主题和人员分工。教师对主题可以进行一定的提示,如:debate-cybre love, interview ( somebody breaks the world record), court (somebody doesnt finish his homework), a chinese visit a foreigners party, professor wang supports a drop-out and so on.
②写短剧剧本
主题设定后,组长可组织两位写作比较好的同学写剧本,然后剧本印给剧组每位同学进行修改。修改完就定稿。剧本的要求要语言有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是指剧中人物的对话或独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和文化修养等。剧本要求台词行文流畅,文字简洁,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场景交代和人物说明要言简意赅,人物出场动作要做标明并力争到位,能编出进、转场时间及转场效果更佳。
③分配角色和熟悉剧本
组长在分配角色时应考虑到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若人手不够可让一人演两个角色。演员(主角leading actor/actress;配角supporting actor/actress;导演(director)、服装(garment)/道具(prop)、音响效果(sound man)、布景(scene man)、美工(fine arts)、独白(soliloquy)、化妆师(make-up man)、友情客串(guest performer)等,短剧虽短,五脏俱全。人员分配完后,让演员熟悉短剧脚本而后背诵短剧脚本。这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所谓背诵短剧脚本,不仅仅是背台词,还要背角色即由台词相连的演员出场的先后顺序。演剧即交际,把自身的角色融入短剧脚本中。当然,要使观众听得懂,这是训练听力的机会。
④演短剧
在演出之前我们要提醒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注意的是道具、布景、音响(是为剧情服务的,有助于演员进入角色入戏,缺少这些或提供不当,都会使戏剧黯然失色;独白要真正起到穿针引线、贯穿全剧的作用;服装、化妆最能反映演员的个性: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贫或富等,同时又能直接渲染气氛。演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可给学生摄像后观看。
⑤评短剧和角色
演完后,引导学生对短剧表演作出评价,让学生评出它的优点与可以改正的地方,并让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部,给出原因。教师适时点拨,对学生以鼓励为主,保持其学习的兴趣。在总体评价时,不仅将语言运用作为评价的对象,更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做一番评价。最后,综合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团队精神等让学生评选出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美工,最佳导演和最佳剧组。
五、成效与反思
(一)研究成效
研究实践表明:创设生动的校园生活情境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任教的两个班,通过一年多的英语听说能力改革实践,在的中考中,听力成绩甚至笔试成绩在平行班中都呈现出一定的优势。
(二)研究反思
1、创设有效交际情景是基础
只有当学生处于他们需要的社交情景中才会出现,而且也只有在这样互相交流的情景中,听力的习得才是有效的。语言环境主要是信息传递环境、问题解决环境、训练环境和表演环境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练习听力的环境。课堂上交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在多数情况下缺少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而在自然情景中,多种信息差随时都存在,这样使交际持续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近乎于自然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2、听与说相结合是关键
课堂交际假设的情景一般缺乏真实性,加上学生、教师语言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功能选择与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如何使学生获得系统、准确的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听力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学生准确运用口语结构以及语言表达方式,把准确的英语口头表达与听力能力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3、开放的学习形式是保障
现在学生学习英语交际不在仅仅局限与英语教科书。开放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英语信息源,如网络、音像资料、媒体等,以及和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些是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极好机会。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和课内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这样可以加快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