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2篇)(第21页)
本文共计352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后评价,不仅包括心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多学校都是用分数评价教学效果,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问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采用作品分析、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常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我国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并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洪,孔庆娜.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2]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151-154.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