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第10页)
本文共计404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音乐游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现要求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教学当中,使得音乐和游戏两者之间脱节,过得的在教学当中使用音乐游戏会使得课堂氛围混乱不堪,学生无视纪律存在,他们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很难得到真正的保障,往往是单纯在音乐游戏中取得了快乐,而音乐知识却没长进,学生们要学习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缺失。因而,在教学环节中,要明确音乐教育及音乐游戏两者的分界点和相互融合点,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比重和度,只有有张有弛的发挥音乐和游戏教学的契合点,才能让音乐教学的课堂变得灵动活跃、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自动加入课堂氛围中,让师生一起感受音乐游戏教学这么可得生动性、有趣性。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学生。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学生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学生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公的身份,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氛围之中。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要学会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培养,并不只是要求学生用动作表达,更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包含的情感产生共鸣。总之,一切要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目标。
四、结语
音乐游戏教育,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学生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当前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积极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使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对于教学方法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其中音乐游戏凭借它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和其与教学目标的契合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之一。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6
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合唱艺术,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课堂合唱教学。从现行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合唱的欣赏与学习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以苏少版为例,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出现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四年级开始少量简易合唱歌曲的学习,五六年级合唱歌曲的欣赏与演唱比例逐步加大。五年级上学期演唱合唱歌曲 3首,欣赏合唱歌曲 6首,下学期演唱 4首,欣赏 4首。六年级演唱合唱歌曲 6首,欣赏 2首。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一半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能都体会到,合唱教学很难正常开展。我曾参加过两次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学校班级音乐课开展情况的检查。当时感觉到,检查到的班级歌曲演唱数量、质量都很不错。可只要检查合唱歌曲都只唱一个声部。于是我仔细分析了原因。
学生方面:
1.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合唱歌曲的学习对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日常教学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都是参差不齐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就说音准,我曾经在两个六年级班级做了个测试,1/4的人音准较好,有一半的学生音准不稳定,还有 1/4的学生唱歌直接跑调。
2.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因。
五、六年级学生正是生理、心理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心理变化在音乐课堂主要表现为,个性较强,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每次欣赏音乐的时候都能有很好的表现。(但音乐学科光说不练是不行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但同时他们自尊心强,易害羞,不太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唱歌但不是在课堂上。总是怕唱的不好被同学笑话。单声部歌曲都很难学好,更不要说多声部的合唱歌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