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第19页)
本文共计412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融合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音乐技能类课程、音乐理论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每一类课程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课程各自为政、互不融合,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些课程必须协同作战,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音乐技能课程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音乐技能课程的目的,音乐教育专业学习音乐技能课程是以舞台表演为目的还是以当教师为目的,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然而许多学生对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未弄明白,总是把他们所谓的专业摆在首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虽然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都设置了主修课程,殊不知这仅是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需要,而远不是上舞台当表演家的需要。而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师总是希望他们的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总是用专业院校的方法和标准来要求他们,以至于很多学生虽然唱了一些大型歌曲或歌剧选段,演唱简单的少儿歌曲时却束手无策,虽然演奏了一些较大型器乐曲,进行简单的儿歌弹唱却一筹莫展。正由于这些原因,许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上既达不到舞台表演的标准,又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音乐技能与知识应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居于以上情况,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除了技能技巧的学习之外,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技巧,还会主动思考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教学规律,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如何将学习所得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其次应开设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紧密的技能性课程,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儿歌表演唱、小型课堂乐器演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
对于音乐理论课程来说,除了少部分有志于将来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学,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又不能像技能课那样用于音乐表演,学习完全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然而不要说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有赖于音乐理论的学习,就是从音乐教师需要的综合素养来看,对音乐本体的分析、音乐相关文化的掌握无不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根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音乐教师中的“巧妇”,广博的音乐理论知识就是“巧妇”手中的米,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建构,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宛如空中楼阁。因此,首先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可改变仅由教师讲授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学习中一些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讲解,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所任教的音乐鉴赏课程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最开始在面对教材一大堆文字叙述中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照本宣科,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寻找教学音像资料,面对网络一大堆参差不齐的音像资料,学生由最开始不会辨别到后来能够找到艺术水平较高的音像资料,可以说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将来寻找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对于音乐教育类课程来说,要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绝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和音乐技能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协同作战,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课程应改变教师单一说教的模式,开发各种实践形式,比如课例鉴赏、教案写作、中小学音乐课情境模拟、微格教学、说课实践等等,总之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
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传统的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艺术实践主要是对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展示,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学实习与实作,一般安排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第四学年,无论从实践的形式还是渠道来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来说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中进行模仿式教学。比如音乐教育类课程,以笔者长期执教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教育观念、教学规律,最终培养学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门课程中,笔者不仅讲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开拓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从教材分析到教案写作再到课堂实践,学生从模拟的环境中教学实践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再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每门课程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截取其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行预习→上网收集资料→PPT课件展示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大家,教师进行引导与补充,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等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音乐技能类课程,无论是钢琴、声乐还是器乐,需要的是综合性技能的运用,最忌讳的是学生一味埋着脑袋学,有时候更需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学?学习内容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遇到问题是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都需要老师引领,如果适当开设一些技能类的大课,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实践的机会,让高年级同学在初始入学的大课中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二,提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多是单一的音乐技能的展示,如钢琴、声乐或其他器乐,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合唱指挥等,这些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必备技能,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音乐技能的能力,也将有利于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三,建设教学实习基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在大四进行,当前的情况是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实习时间短,不易老师指导。笔者建议高校可以和当地的中小学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将一至四年级的实习目的与任务分阶段细化,学生可以分不同的阶段在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实现双方互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