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精选9篇)(第13页)
本文共计315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一、钢琴基础教育要注重音乐感觉的培养
1.教钢琴的目的,不是教手指操,而是教音乐。同时,学生在学习钢琴的目的也是通过对钢琴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和对美的鉴赏力。所以,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非常重要。首先要选好教材,适合的教材在提高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还会提高学生学琴兴趣和自信心,为以后的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在弹奏练习曲的同时,也要多弹奏中外经典乐曲,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增强音乐表现力。例如: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学会让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
2.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用脑和耳朵。首先,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学生很有帮助,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不同的音乐效果,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处理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其次,强调学生必须听到自己的弹奏,只有了解乐曲的旋律、伴奏、层次等,才能收到良好的音乐效果。再有,错音是坚决不能有的,尤其是对巴赫作品的训练上,要让学生在弹奏中边弹边唱,通过自己的听觉判断力,准确的弹奏出优美的音乐。
3.从教学伊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读谱习惯。读谱的同时要注意句子的形成和乐句呼吸,对表情记号要随时处理,例如连线、跳音、顿音、重音记号等等,以及在大小调的区别、和弦的作用、踏板的运用、作品的分析方面都应熟练掌握。让学生带着表情去读谱,弹奏熟练之后,音乐感觉自然就表达出来了。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技术上的弱点,了解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否则,学生很容易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而产生恐惧、精神紧张等心理障碍,导致演奏不能顺利完成,更弹不上乐曲的音乐表现了。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理上时常处于健康的演奏状态,能够准确而完整地把乐曲演奏出来。
二、钢琴基础教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业余学琴目的
钢琴教师作为钢琴基础教育的实施者,要正确看待业余考级活动。学琴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开发智力,增强艺术修养。音乐的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中间若没有过渡,技术能力及表达音乐的能力就会脱节、跟不上。考级则是检验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在考级中出现跳着学、跳着考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违背了音乐学习的规律,失去了学习音乐的意义。为考级学琴、施教,不抓基本功,考过十级的学生的演奏能力不足,不会试奏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端正学琴目的是钢琴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业余学琴是指学生利用业余的时间进行钢琴课的学习,而专业学琴是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钢琴课的练习,不能用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来区分“业余”和“专业”。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家长、学生达成共识,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音乐表现力,明确学琴目的,教材、曲目的选择安排等方面要符合各项要求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急于求成,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弹奏能力上。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准确分析和判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音乐修养,边教学边学习,让教学水平和演奏水平相互促进,促使钢琴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钢琴基础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浅谈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 篇8
一、舞台机械的使用极大地拓宽了舞台的表现空间
与传统的木制景片相比,舞台机械能够通过滑轨、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等在主舞台上自由伸展或自由提升,又或进行360度的旋转,甚至十分平稳地向观众席前进,接近观众,让观众产生某种惊奇感。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要观众能够产生某种惊奇感,就能保证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有看戏的欲望。需要强调的是,能否让观众喜欢一出戏,最终取决于剧本、演员、导演以及音乐、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多方面因素,因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舞台应当被认为是一种媒介——更重要的是传播见解而不仅仅是提供娱乐,并且应当在打动人的理智方面为严肃的目标服务”。
2003年,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音乐剧《未来组合2008》中,第一幕发生在繁忙的双流国际机场出港大厅。尽管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戏剧场面是舞美设计师的职责,但为了同时向观众呈现出一个人流如织的空港,还必须采用舞台机械,让演员进行多空间的活动,在假定环境中营造出某种真实氛围。因此,舞美设计师在舞台上共设计了七个表演区,这七个表演区完全由钢材做成,可以平稳地自由升降。毫无疑问,舞台机械的使用将原先的一个舞台空间拓展成七个不同的表演区,为观众艺术地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舞台环境。并且,优秀的舞美设计一定要与整个戏剧演出浑然一体,要成为戏剧演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无声的表演者,因为“戏剧的魅力,来源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