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 正文

王维诗的美学价值(第2页)

本文共计101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这两类作品之所以给人以美感,不仅因为诗人拥有娴熟的技巧,而且还由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本质让诗人抓住了。这一本质就是林兴宅同志所说的"人类前史时代世界的荒谬性",即在道德力量的控制下"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分裂。"②人类要消除世界的荒谬性就要让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就要有具体的战争,就要有离别相思,就要有具体的奉献。人为自己自觉与自由的内本质的最终解放所作的牺牲都是美的,都是真与善的统一结果。

  在现实美中,自然美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正反映了这种自然美。这和他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同样重要,甚至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相对于社会美来说,自然美很少有人类社会可变的时代性、民族性等内容。不管人们对大自然采取象征还是拟人的手法,并以此求其社会内容因素的美,其结果都不能与自然美自身运动规律的变易性和多面性③相媲美。时代变了,但人们对多姿多彩的大好河山之爱却不变。历史变了,但人们对自然界丰富无穷的美的热爱之情却没变。兴盛的民族要赞美它,衰亡的民族惋惜它,入世者歌颂它,出世者依恋它。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对大自然总是采取肯定性取向。如果我们把王维诗自身的艺术特点撇开不谈,单以王诗作为认识自然美的窗口,这就不难发现:自然界本身就是美的。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这是自然界清爽之美,春季色彩之美。"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是自然界万物和谐之美,运动之美。"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是深秋山林的宁静美,气节变化之美。自然美无限的变易性和多面性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诗人甚至在送别诗中也用景句来拟定诗的色彩基调,使我们在他非山水类的作品中也能感到大自然的美。如用"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的恶劣气候抒写送别时喜悦之情,起句就给诗定下一个明快的调子。这些诗句使人感到,人类的感情最终都要被推到大自然这一背景上去。大自然阴晴无常,风云莫测,不管是山川日月,还是天地海风,我们人类都无法对它施以丰富的社会因素,但它却能给我们提供最美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就是其形式的多彩多姿和难以尽言的变易性。"在艺术美中,要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社会美中,内容就比形式更占分量;而在自然美中,则偏重于形式。"④因此,自然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独立的形式美因素。

  色、形、声是构成形式美的基本物质材料,这些物质材料在大自然中更是以无限丰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如王维的《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渺渺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这首诗有色、有形、有声,有大自然穷形尽相的万千之变。它甚至荡洗了人的一切思想因素,就连我们审美主体也要融入大自然的形式美中,成为多姿的美的组成部分。大自然的广阔给人以心空之感,上下之高、东西南北之距、孤烟、远树、落日等,都在诗人极其空远的内心世界里。客观世界是空灵的,眼界的无染及心空就自然而得。在这里,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在物我两忘中感受到大自然这种形式美之所在。他的《积雨辋川庄作》同样能说明自然美的特点。诗中写道: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更是以自然界的整体性来展示其形式美诸因素。前诗是物我相融的静空宇宙,这里却有动静相随的时序流动。空林、烟火、水田、白鹭、夏木、黄鹂、露葵、海鸥,一连串的自然物在诗人流动的意念中层层展开。两诗的动静又都不是绝对的、死寂的,而是和谐的、统一的,使我们在静中感到微动之气,在动中体会静之空阔。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产生王维诗作的土壤对探讨其诗的美学思想是何等重要。在这里,社会美的内容、自然美的变易性和多面性,以及自然美的形式美都是美的存在物,而这些美的存在物又都是构成王维诗歌这一艺术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因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