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断中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运用(第4页)
本文共计66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7、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脉诊仪、舌诊仪、面诊仪、声诊仪应运而生,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现有的舌象采集设备多是从单一角度采集舌象,照相机采集的单帧图像易受光源电压和舌体运动的影响;中医“三部九候”脉诊理论与方法尚需大量临床数据予以验证,三探头传感器尚未走进临床;有40余年现代化研究历史的脉诊尚未建立标准图谱及参数标准等。此外,分散于不同课题组的研究数据是孤立的,难以综合反映病证诊断的深层意义,而集成的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四诊信息融合的研究,有望解决由于不同诊法数据分离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对整合的数据进行分析决策成为大数据下中医诊疗技术必然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可以为患者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和分析利用提供服务;实现临床科研数据的持续积累、有效集成与应用。利用大数据可以从大量临床数据中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知识和规律。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在早期可以没有自觉症状,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因此,在疾病未发生时便开始积极预防和干预可达到防患于未然。大数据下的中医诊疗技术充分体现中医时间医学和中医个性化诊疗的特点,能够为患者带来最大的收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全面实时监测个人的健康数据,医生通过监测到的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绘制患者的健康曲线图,计算机系统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并给予个性化干预,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李敬华.冠心病舌诊定量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3.
[2]WANGYQ,XUJ,GUOR,etal.Therapeuticeffect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basedoninformationanalysisfr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urdiagnosticmethods[J].JTCM,2014,31(1):34-41.
[3]胡志希,袁肇凯,顾星,等.GD-型光电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病人面部常见的检测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965-967.
[4]袁肇凯,黄献平,范伏元,等.心病气血辨证面色变化特点及面部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J].中医杂志,2001,42(3):173-175.
[5]董梦青,李福凤,周睿,等.基于图像处理的不同脏腑疾病患者面部颜色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959-963.
[6]董梦青.冠心病不同证候舌、面诊信息特征研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