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13篇[经典](第9页)

本文共计419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随着 20xx 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发布,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我国重要地区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随即进入过渡阶段,即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全面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站在网络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外网的投入以及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的联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横向电子政务与纵向电子政务的相互联通。站在应用的角度来说,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的专门的网站、网页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网络化的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的政务信息体系,涵盖了各个领域,对政府部门本身而言,更有利于其的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服务职能。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近几年相关政府部门也加大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建设力度,不仅出台了相关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逐步健全、完善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导致各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央、省级等重要层面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县级以下的电子政务发展速度较慢,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经济发达区域与次发达区域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笔者认为要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上,应将重点放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基础战略规划上。

  (二)基础建设投入力度薄弱

  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的高低。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截止 20xx 年 12 月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其中,手机旅行预订以194.6%的年度用户增长率领跑移动商务类应用,世界排名第 78 位。虽然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

  标准化、规范化是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得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坚实基础,我国20xx年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xx 年发布了《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从网络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以及支撑技术等不同方向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新办法的确立,表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正在不断的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立法体系及标准化体系,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仍然不够,需进一步细化,进而使电子政务更具操作性。

  (四)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软件投入力度薄弱,与整体投入相比低于 30%.在硬件配置上过于追求高性能,与其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形成资源浪费。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当前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于 5%.各级政府将对电子政务的应用重点大多放在内部事务的处理及自我服务上,政府决策及对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偏低。

  (五)规划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出现"信息孤岛"

  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有不少地区政府部门都没有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缺乏统一规划及技术标准作指导,地区与地区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构建的网络无法达到资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各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时选取的企业、技术、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格式、应用软件等都存在差异,使得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数据库达 3000 个,其中有 80%属于社会资源,但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的这些数据库中能够做到共享的资源仅30%,严重减慢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

  三、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及标准化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实施具体的项目建设。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以政府整体利益为中心,强化领导各部门信息化工作。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实现的坚实基础,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部门的协调,积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