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优秀】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11篇(第17页)

本文共计286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提高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和能力。为了使公众能够更有效地参与电子政务,必须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培养公众的主体意识;公民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会意识到自己控制自己生活和环境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参政议政。其次应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使公众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知识,以更好的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当中。最后,公民应自觉践行作为国家主人而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参与热情与意识。

  3.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国家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要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大多数公众能得到免费接受信息化知识的机会,力争使每一个具有初级文化程度的人都会使用计算机,使不同阶层的公众都能与电子政务“零距离”接触。还应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努力提高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储备和计算机技能,使他们熟悉电子政务的应用环境,掌握通过网站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和方法,从而达到缩小数字鸿沟的目的。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正确的参与政策制定。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但是毫无节制的自由必将导致这种权利被滥用,进而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配套的规范网络公众参与行为的法律制度,将政府、社会公众和媒体等网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法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从法律上保证公众参与的有序进行。因此,完善法律法规,能保证公民参与的规范有序,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

  四、结语

  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了大规模的、全新的政策诉求的窗口和政策参与的途径,并且强化了政策过程的监督手段。从整体上看,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还是会受到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电子政务公众参与的状况还并不成熟,整体的参与程度和层次都比较低,在具体的参与活动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政府与公众的进一步努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