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是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构筑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化学教学大厦添砖加瓦.
第三篇: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第2页)一、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化学教学目标要求,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最终实现三者的统一.在三者统一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几个转变
对应着上述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从重复教材实验到设计实验的转变
回顾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改前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按着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步骤准备仪器和药品,学生对照着实验报告册上的具体步骤,结合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没有失败,没有惊喜,仅仅是重复了教材中的做法,整个过程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没有深入到思维层面.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相违背.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转变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设计实验的过程归还给学生,不仅教材中的探究类、设计类实验课题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还应该以这些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设计性、探究类实验的素材,让学生的思维更积极,视野更开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富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首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先不急着做实验,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到讲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猜想自己的`实验将看到怎样的现象,让实验设计有了实在的期待,让学生踊跃展示实验方案的过程是对学生实验进程的一种宏观控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其次,有些学习小组如果在实验方案设计上不是很完美,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便于接下来的实验探究顺利进行.此外,这个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猜想,这对于接下来的实验关注点和思考点是一种暗示与强化.
2.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生活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课本身就比文字解读来的有意思,如果我们的实验现象更有趣一点,那么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对现象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尤其是和学生上的第一堂化学课,与其说化学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好玩,还不如直接给学生呈现几个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牛奶”、“隐形小猫现形”、“白酒变红葡萄酒”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与有趣.当然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性那就更完美了,所以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有趣的同时,感觉到化学的有用,如此一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对化学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3.从课堂走到课外
生活即教育,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激情,让学生更具创造力,那么狭小的课堂和短暂的45分钟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开发课堂实验资源外,还应该注重课外小实验的开发,布置一些学生课后能够完成的,不具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实验无处不在,借此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表明,给学生布置课后实验探究的任务,在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实验并记录,不仅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探究变得更有条理性,同时学生养成了实验记录和分析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课堂上讨论时,学生有了实践的基础,讨论会更为激烈,相互补充,共同提升.总体而言,我们的课堂转变目的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学习活动中来,要改变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清楚探究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做”、“必须依赖于老师和教材”的化学教学陋习,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并且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亲历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