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享受教育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20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快乐学习享受教育教育论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物理学教学中联系自然现象通俗易懂,结合实践应用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实践操作 兴趣 积极性 创造性 成就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不全面、不牢固,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成绩不很好,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尊重,因此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大。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活泼好动,动手操作的欲望非常强烈,到中等职业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习掌握一门熟练的专业技术。这样,我们应该努力地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让他们享受教育的快乐。
经过多年的物理学教学实践我们对电阻的连接一节进行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以求更大的进步。
一、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深奥的电学规律
电阻的连接一节中,电流的变化规律同水流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只要是一根管道,无论粗的地方还是细的地方各处经过的水流速度是相同的,这就很好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同。住宅楼下面总水管要分出许多分支,各家水流之和就是总水管的水流,这就很容易想通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关于电压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变化规律和水流压力相同,一并分出的各个分支水压一样大,一条支路上各处水压变化之和就等于总的水压变化。这样关于电压的变化规律又迎刃而解了。由此看来,无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只要与水流联系起来就会熟练掌握。
二、应用已经学过的电阻定律推导电阻连接中电阻的变化规律
前一节课刚学过电阻定律,通过课堂提问,大家已经熟练掌握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在串联电路中可以看成是由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电阻串联而成,串联在一起的总电阻的长度L=L1+L2+L3+……由此可以看出电阻公式的分母相同不变而分子相加,所以,总电阻R=R1+R2+R3+……在并联电路中可以看成是由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电阻并联而成,总电阻就相当于横截面积相加,由此可以看出分子相同不变而分母相加,所以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三、在实习中验证电阻连接的规律,强化记忆,使之在大脑中的印象更加深刻
通过应用万用电表分别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与各分支的关系,可充分证实在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R=R1+R2+R3+……在并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分支电阻倒数之和。 如果根据计算结果需要的电阻为小数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我们知道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它对额定电压用电器的保护作用就越好。因此,串联一个电阻分压保护时计算结果为小数应该见到小数就余上,无论小数部分够还是不够零点五。我们再来看一下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假如我们并联一根电阻为零的导线,那么电流就会全部从导线经过而发生短路,因此并联电路电阻越小分流越大,它对额定电流用电器的保护作用就越好,所以,我们应用的.电阻根据计算结果见到小数就舍去。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理解在电学生产实践中不应该继续应用四舍五入的小数处理方法。
四、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业内容最好自己编写,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例如,现有从旧家用电器拆卸下来的阻值为10欧姆的电阻许多,电路需要一个38.33欧姆的保护电阻,找到连接的方法并连接好电路。3个10欧姆的电阻串联可获得30欧姆的电阻,2个10欧姆的电阻并联可获得5欧姆的电阻,3个10欧姆的电阻并联可获得3.33欧姆的电阻,这三部分相加就需要串联。这样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而且又具有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税费会计核算方式简析论文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会计信息的作用论文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本的测算方法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处理
浅谈电算会计记账的方法
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账务处理例解2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管理
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商誉减值处理
新旧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论文
会计研究之权责发生制与“待摊、预提费用”的归属
服务贸易的研究分析论文
我国企业跨国公司战略下的专业化与多角化策略的选择
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论文
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与多边规则之关系论文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有关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的探讨的论文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