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论文(精选5篇)(第2页)
本文共计135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姚玉玲等认为ISO9000创建了最基本的质量管理架构与外部认同效应;六西格玛则体现实实在在的内外部改进绩效。在ISO9000基础上实施与六西格玛的整合,将成为我国企业一种较好的质量管理模式。
虞立箴指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了组织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模式,它兼容了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组织在贯彻管理体系标准或取得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整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从而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三、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质量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众多的企业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
(1)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国家及企业的形象。
(2)产品及服务质量差,损失浪费严重。多数企业的质量标准低,无标生产的现象严重。目前多数商业服务企业都没有贯彻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管理方法上一般凭经验,管理水平较低。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在许多企业的实践中难以落实。
(3)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淡薄,对质量问题不重视,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4)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不扎实,甚至流于形式。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企业建立能控制生产经营服务的管理系统———质量体系;努力通过权威认证机构的ISO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还不了解ISO9000标准,不知道什么是质量体系;有的企业建立了质量体系却不愿意认证;有的企业为了认证而认证,不注重基础工作。
上述的种种质量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我国质量管理问题的有关对策
要全面提升企业质量,国家和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努力。
1.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
品牌不是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它留给人们的想象和感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产品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间技术上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单纯依靠产品差异已经很难形成产品竞争的资本,因此产品品牌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品牌资产已经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好品牌,让价格来体现价值,就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创造名牌产品,企业需要以质量为核心,设计出质量优良的产品;以顾客为导向,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坚持科技领先和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2.建设质量文化,培养质量意识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环境和手段,着重提倡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的。质量管理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会不可战胜。但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质量文化依然处于低层次,主要表现为:管理层盲目以利润为中心,严重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导致员工整体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淡薄。因此,企业家在企业中要作为质量文化的创造者,积极建设质量文化,培养员工的质量战略意识、质量竞争意识和质量参与意识。
3.转变观念,树立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理念
这里的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使外部顾客满意,同时在企业内部应把企业内部的员工作为顾客,建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其顾客对象,并建立基于顾客满意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由此形成顾客驱动的质量管理体系。
4.加强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这是个经济的问题。因此,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使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结合,确定出质量形成各个环节中最经济的或最适合的质量水平,并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种最佳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