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新词语”探析(第2页)
本文共计23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使用者社会心理分析。
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流行,从文化的高度而言体现了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另类创新。
说到网络文化,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以“囧”为例,它的流行使人们认识到了还有这样一个汉字,从而引起了人们不断探索古汉字的热情,这样一系列的古汉字和生僻字就被挖掘了出来,每当发现一个有趣的汉字,网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同时他们更感觉自豪,惊叹先人们的伟大成就,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所以说,网民们通过套取古字字形,创出新的用法,一方面,表达生动形象而不乏趣味;另一个方面,也使网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标志,形成自己的.圈子,满足当代青少年网民追求非主流的心态。这正符合网民心理主导下的网络语言的特征。
(二)网络新新词语流行的利与弊。
随着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日渐流行,也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方面,有人认为,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恶搞是对汉字的亵渎。就以“囧”而言,古人依窗户的形象造出“囧”字并赋予其光明的意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而网友却完全无视古人的成果根据现代人的思想来解读,赋予其无奈、悔恨等义项,这是一种悲哀。
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对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规范,势必会对我们现行的语言文字体系造成某种消极影响使其混乱。就像一直饱受人们诟病的乱改成语后的广告语一样,比如: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和“一见钟情”;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等等。同样的,当青少年群体习惯了这些网络上肆无忌惮使用的新新词语后,难免不会出现某种混乱。
网络新新词语之所以受人关注,不仅仅在于其新奇有趣的字形,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演变体现了网民们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我之所以选取网络新新词语的高频代表字进行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这类词语的共性,进而展现其使用者社会文化心理,是希望能对网络规范起到一定帮助并且对以后进一步研究。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