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精选10篇)(第8页)
本文共计288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儿童,尊重儿童充分发挥儿童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儿童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变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儿童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师生互动”关系。这样,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2)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素质与创新教育要求小学的体育游戏与课程之间应该是一种辨证的、相互融合的关系。体育游戏是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通过体育游戏,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心理健康,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体育游戏与各学习领域相互渗透的融合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在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儿童情感的熏陶,要充满热情,使儿童活动情绪高涨,从而感到愉快、自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场地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儿童体育游戏之前,应全面地、合理地周密设计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每个儿童都充满愉悦的情绪参与游戏。这样,热情的教师情感和良好的环境氛围更能充分的发挥教育氛围的潜移性,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意量力性和调适性。这就要求儿童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参加体育游戏时应从儿童身心的承受能力出发,考虑活动强度的量力性和调适性。既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创设儿童参加体育游戏的欢乐氛围,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5)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内容与要求,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要考虑儿童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儿童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游戏内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多样性、趣味性。
6结论
总之,当前的儿童身处在一个时时处处都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在各种新信息、新观念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因此,要求小学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儿童在体育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王玉珠.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儿童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5(1):13-16.
胡祖祥.如何选择儿童体育游戏[A].中国儿童教育文学[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5
摘要:在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在对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其中艺术教育得到了认可和重视,更加关注对于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幼儿年龄小,主要在三岁到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心理和生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也不能按照正常的学生或者成人的教育方式,需要根据这个年段的幼儿的特点来探索如何进行音乐教育。本文主要分析幼儿的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探析游戏交互作用与幼儿音乐教育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交互作用;意义
幼儿教育已经是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但是作为三到六岁的孩子,很多地方还在刚开始起步,选择教育方式,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成了研究的问题,本文探析的是游戏交互作用来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都强调了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爱动、爱玩、停不下的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采用游戏交互作用进行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还能让孩子快乐的主动去学习音乐,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要占据重要比例,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