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2页)
本文共计27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敢问,世上能有几人能做到如此高的觉悟? 庄子———绝对圣人也!
庄子留下的绚烂文化太多太多,“逍遥游”是《庄子》逻辑的起点,也是《庄子》逻辑的终点。就“逍遥游”我也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理解。
2、论“逍遥游”
2.1 就“逍遥游”这一个词语来说,它就显现出超凡脱俗,飘然灵动,境界高远,当然,它也是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特质和浪漫风格。
2.2 是逍遥游的背景,“逍遥游”产生于历史上急剧变革、动荡不安的先秦。庄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体现出不甘屈服的自由意志,而“逍遥游”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的体现。“逍遥游”根植于楚国古老巫文化的肥沃土壤,充满神秘飘渺和瑰丽浪漫的想象。“逍遥游”是个体心灵的漫游,主要通过体道实现心灵的彻底解放,达到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一个物我不分、与道合一的理想境界。“逍遥游”主要是喻心灵之逍遥自得。庄子之逍遥游有今日精神自由的含义。“逍遥游”是通过对自身心灵的否定,达到心灵上的宁静状态。
2.2.1 “逍遥游“的心灵维度
“逍遥游”是体道之游,道是无,体道的心灵也应该是无,道是静寂的`,体道的心灵也应该是宁静的。庄子的”逍遥游“是体道之游,游于道就是游于无,即游于“物之初”。
庄子强调“无己”“无功”“无名”,能做到这些的也只有“真人”“神人”“圣人”。所谓“无名”,就是“不以天下为事”,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与道合而为一。所谓“无功”,就是“不以物为事”,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无己”,就是“丧我”,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精神与自身形体的关系,就可以做到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消除精神的对立面,从而彻底消除主客对立的状态,使精神获得高度的自由。
体道之游需要“心斋”,这种特殊的心境,即是一种排除杂念和欲望的精神修养过程,它是一种自然无为的心境,此心境是一种宁静,是一种和谐。体道之游尚需“坐忘”,即“忘形”和“忘知”。
2.2.2 “逍遥游”的人生维度
庄子的“逍遥游”,是以幻想的方式在精神领域里寻求一种满足,这个满足在现实的社会中是无法得到的,它是一种摆脱了所有世俗约束的超验之游。庄子针对人不自由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安命论”的思想,以寻求解脱困境的道路。庄子强调只有安于天命,顺随自然,哀伤和乐观便都不能进入心怀,才能解除各种困扰,让精神得到解脱,从而获得自由和满足。
庄子视“生死一条”“死生同状”,天地万物都是自然地产物,人也一样,都不过是“气”或“自然”聚集的结晶,生与死都是自然地不同表现方式。庄子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生与死是同步进行的过程,即生的过程也就是死的过程,在开始生的时候也开始了死。生死其实是同一过程,庄子的“以死为归”作为东方是的生死智慧,就显得更为幽默和浪漫,对待死更豁达,对待生更潇洒!


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思考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的相关讨论论文
高中生物理实验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对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的探讨教育论文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物理实验论文优秀[15篇]
浅谈装修须防居室物理污染
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利和弊论文
[精华]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漫谈论文
论合伙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
机械数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试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
德国著作权法中的私人复制与反复制问题
浅谈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
论我国诉讼费调节功能的缺失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