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精选6篇)(第2页)

159 次下载 19 页 3237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1929年道奇和罗米克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2.20世纪40年代-50年代,质量控制阶段

  (1)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2)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3.20世纪60年代-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经济的水平下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组织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而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全民的事业,与人有关、人人有责。必须全民参与质量活动,全社会监督质量活动。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革命性变革,以追求世界级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所要做的一切事情。 日本着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新的经营哲学。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内涵:其一是永无止境的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二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全面质量管理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

  三全:全员、全面、全过程

  1.全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个环节、某个部门的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加,并对职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业务的培训,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群众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强调将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在它形成的过程之中,为此,必须贯彻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事后检验把关转到事先控制上来。另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从过去那种仅仅控制生产工序扩大到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即从市场调查开始直到用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周而复始、不断上升的过程,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3.全面: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概念是全面的,即不仅仅是狭义的产品质量,还应该包括产品制造的服务过程的“工作质量”,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服务质量,即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物,还要管理人与工作的过程,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质量意识与质量控制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4.一多样:方法多样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目的”三个方面:

  1.目标上: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2.方式上: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3.手段上: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质量控制)

  一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因此它也被成为戴明环。它的基本思想是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每次循环活动按照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结果、采取相应行动四个过程进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每经过一次循环质量获得一次提高,这样质量就会朝着“零缺陷”方向向上滚动。其四个阶段分别为:

  (一)计划阶段(P) 计划阶段的任务是制定质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质量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质量目标计划、质量实施计划。计划阶段有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