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民族音乐的意义论文(通用18篇)(第26页)

本文共计470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美声共鸣方法

  共鸣是美声技巧的关键,在美声当中,最科学且最主要的演唱方法就是应用共鸣腔。在美声表演当中,非常注重如何利用喉咙等一系列发声器官进行共鸣,这样所发出的声音,暴发力强,穿透力强,高亢且更具感染能力。我国少数民族歌唱表演时,使用较多的是真声,这就造成声音浅且低,没有足够的穿透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歌唱中引入与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融入到民族歌唱中,能够补充与完善少数民族唱法。让演唱声音圆润,优美,婉转,动听,使歌唱艺术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再加上对情感融入的优势,将两者融为一体,不但可以演出更好的表现少数民族音乐独特魅力,还能借助美声技巧提升民族歌唱的艺术色彩以及表现能力。

  民族音乐的意义论文 篇18

  摘要:文化馆在进行音乐辅导过程中,应当注重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核心是丰富被辅导者的审美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达到一定的品位。为此,我们在音乐辅导教学中首先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群众文化辅导的规律,培养群众文化声乐骨干力量。

  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传统,风格与特色。在文化馆声乐辅导中,通过视唱、欣赏、歌曲练习等手段来培养声乐骨干的民族音乐情感,丰富他们的民族音乐知识,热爱民族音乐,籍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要使学生们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就要让学生们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兴趣。我以为,要让学生们做到三个学习。

  一是学习各地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民歌,激发学生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传统丰厚,民族性格千差万别,各地的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题材和内容也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饱含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新疆民歌的欢快活泼,藏族民歌的辽远高亢,陕北民歌的热情奔放,东北民歌的质朴豪放,江南民歌抒情婉转,内蒙民歌的舒展粗犷,中原民歌的雄浑自然等等。了解了这些,我们在学习东北民歌《小拜年》、山西民歌《绣荷包》、江苏民歌《茉莉花》、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等,都会激发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是欣赏民族器乐曲,培养声乐艺术骨干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我国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十分丰富,传承久远,独具特色,优美婉转,动听感人,余音绕耳。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琴曲《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笛子曲《早晨》、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曲宝库中的经典。欣赏这些器乐曲,会让学员们更深刻透彻地感悟作品的思想精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音乐情感。

  三是学习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和地方戏曲,加深声乐骨干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我国民族歌剧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表现力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的选段、选曲,既可以了解民族歌剧的形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对于地方戏曲,更是我们民族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评剧《花为媒》等中的优秀唱段,也是我们民族声乐中的经典。 二、遵循规律,扩大视野,让声乐骨干更多地熟悉和掌握民族音乐

  文化馆声乐辅导干部在教授声乐知识过程中,要遵循音乐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人文性,不断引导声乐骨干在对音乐的感悟、体验、表达和积累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更多地熟悉和掌握民族音乐的精髓,为民族声乐的普及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以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