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精选8篇)(第12页)

本文共计228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现今学科大综合的背景下,以往那种技能课教师仅仅教授学生演奏或演唱技巧,理论课教师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巳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以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高层次人才为己任,在教学的过程中触类旁通,让学生获得相似的学习经验,并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融人更多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正如埃里奥特教授所说:未来依赖于通过继续提高我们对音乐的哲学理解,以及通过继续提高岗前和在职教师的音乐素养而使得音乐教育更具有音乐性、艺术性和创造性。音乐教育的价值只有通过加深和扩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实现;而这些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我们的学生行动中思考的音乐时间的质量,来最有效地展示给家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董事会。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 篇8

  内容摘要:文章以西方音乐史中惯用的断代史为时间范畴,结合实例分析“音乐家”在各个时期所特具的不同社会角色与地位。

  关 键 词:音乐家 西方音乐史

  纵观西方音乐史,从古希腊罗马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我们发现从事音乐之士的角色、地位明显不同,而当下的“音乐家”概念应该是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才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笔者拟简要分析西方音乐史中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家”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以期有助于理解西方的音乐作品及其历史。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雾霭中的音乐家

  那时的具体音乐现已无从得知。文献中记录有弹里尔琴的阿波罗和吹阿夫洛斯管的狄奥尼索斯。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是先哲们的“音乐”观念及思想。毕达哥拉斯的“音程可用数学比率来表现”使人们对音响及它们间的关系持理性态度;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具有道德力量;波伊提乌说:“音乐是一门用理性和感官仔细鉴别高音低音之别的学科。音乐家是有教养有理性的思想家,能评判演奏家和作曲家。”由此看来,古代真正的音乐家应该先是哲学家和评论家。另外由于音乐与诗歌、戏剧和舞蹈密不可分,音乐家还担当诗人、剧作家的角色。总之,那时的音乐家远比现在的概念要宽泛。

  二、中世纪——宗教的代言人

  继古罗马的享乐主义之后,中世纪力主禁欲主义。在经院哲学与普世主义的枷锁下,旧有的一切都被“保护”, 荣耀上帝成为唯一的目标。神圣崇高的格利高里圣咏作为基督教会布道传递福音所不可或缺的手段,与基督教仪一起掌控人类的精神生活。写作音乐的行家被冠以天赋、神祗等字眼儿。音乐实际上成为教会仪式的载体,而并非独立的艺术。无论是圣母院乐派的奥尔加农,还是奥克冈的四声部经文歌,本质上都首先是宗教的,然后才是艺术的。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此时就一个身份——宗教的代言人。

  三、文艺复兴——得到贵族资助的家臣

  在科技、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理性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使艺术家们逐渐脱离宗教的桎梏,开始强调自我的实现与个性的解放。缺乏音乐训练的人将被视为没受过教育,专业音乐家已经出现,并形成勃艮第(王国)乐派、尼德兰乐派、威尼斯乐派及罗马乐派等独具特色风格的群体。勃艮第王公贵族的政治地位和充足的钱财保证了包括迪费在内的音乐家们得以尽情施展才华;邓斯泰布尔在英国公爵的帮助下赴欧洲大陆传播自己的音乐;若斯坎相继在米兰、罗马等地供职于宫廷和教堂。宫廷文化兴起,超过教会成为音乐家的“保护人”,虽然人性意识的回归促使音乐家在作品中更多地表现情感、阐述自己的音乐观,但他们依旧要靠贵族的资助才能够生存,从实际意义层面上讲,音乐家及其作品都是贵族的依附品。

  四、巴罗克——开始迎合公众趣味的音乐家

  在以君主专制为主要政治倾向的巴罗克时期,资产阶级不断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中产阶级聚集财富并开始与贵族抗衡,社会团体逐渐形成。随着第一座剧院在威尼斯的开幕,音乐开始走向公众。作曲家们不再仅以神旨或王侯的意图来创作,而是必须考虑公众趣味。这一点我们尤其可以从歌剧的诞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中得到证实。威尼斯乐派的蒙特维尔第正是为了表达诸如愤怒、节制等大众感情才首创了震音、拨弦奏法;观众的口味又是导致威尼斯歌剧渐趋程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