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2篇)(第12页)

124 次下载 23 页 3897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是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目前各院校会计本科生与会计相关知识的课程设置较少,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不能站在管理学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因此,应增设与会计学密切相关的管理学课程,构筑会计人才多元化知识结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其理论知识至少应该包括: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关财务报告的准则,此外,还应具有经济学、税法、经济法、统计学、信息技术与系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中,理论课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实践课时比重太低;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准则的讲解,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应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三)学生方面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要做到未雨绸缪。当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应该为今后的就业作准备。因此,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不是毕业后找工作时一刹那的表现使然,而是在校时各方面素质的积累和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爱好和条件,有意识地从自身出发作好准备,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会计模拟手工做账的过程中,学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在会计信息化的学习中,要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程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自己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毕业后推介自己做好准备。在择业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追求最美满的工作,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7

  摘要:会计制度质量的高低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财务报告的稳健型主要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但有时会忽视了文化及准则差异。本文基于制度建设视角,对会计制度变迁与稳健性进行深入剖析,着重分析我国需要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原因。强化会计稳健性的外在原因包括监管盈余和评价制度,但究其根本,则是将稳健性作为改善企业盈余质量的机制以加强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稳健性

  会计工作历来崇尚稳健性原则,要求对坏消息的报告要比好消息更为及时与充分,为充分确定商业环境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运用不同的可证实标准对收益和费用进行确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应对转轨时期与国际趋同的双重压力,会计制度必须得以变迁,而稳健性是改革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政府“有形的手”的作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协同证券市场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大面积改革以及国际轨道的趋同效应共同对会计制度的改革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会计稳健性研究现状

  (一)早期关于稳健性的规范研究结论不一

  Basu系统回顾了早期使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认为应立足于稳健性的代表——存货成本与市值孰低来进行分析,然后在逐步拓展到稳健性的一般原则。但是,对于规范研究,学术界的结论并非一致。批判者认为,由稳健性引起的确认损失与利润的不一致,将会导致当期损益的高估,最终使得未来利润会被高估。但支持者又持相反观念,如蒙哥马利认为应当把一项支出予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其决定因素应是稳健性而非使其更为精确。中立者则认为,会计稳健性由于会计的谨慎性与其流行方式而存在,但是,会计从业人员须使用每一时点适当的分配收益与费用来解析稳健性,不能因为曾经恰当的稳健性而对目前的报表进行错报,最终误导了报表使用者。

  (二)近期稳健性研究的发展:视角与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不断充实。早期关于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有Ball在1972年做出的会计方法的激进与否是否将误导投资者决策的研究。Basu在2009年提出,自美国著名学术专家Lev在1993年倡导对稳健性的研究后,致使了90年代以来对其更为深入和广泛性的研究。Watts(1993)针对会计稳健性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指导,归纳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3个因素:法律、契约、以及政府管制。随后,1995年和1997年Basu又提出了关于稳健性的计量模型,认为会计稳健性的衡量标准可以运用盈余不对称及时性,自此以后,大批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开始涌现出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