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关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优秀论文(精选12篇)(第9页)

213 次下载 18 页 2930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完善资料耗时长

  建筑工程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工程施工资料的完善耗时较长。由于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直至竣工交付使用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此期间内需要对施工资料进行不断地完善,换言之,施工资料是随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完善的,只要工程没有正式交付使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就仍需进行。故此,完善技术资料需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建筑施工单位施工资料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根本保障,为此,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并进一步强化对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构建起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将资料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同时,资料的有关管理部门要配备数量足够的技术人员,并在正式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考核,使其能够胜任资料管理工作。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应当对资料的管理和编制情况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资料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查及考核。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资料管理进行总体设计,编制详细的管理计划,按照建筑工程当前的进展情况,相关资料进行管理,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资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能提高资料的准确性。此外,当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以后,应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资料进行评比和总结,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借此来提升施工资料管理的整体水平。

  2.2施工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性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资料是工程项目质量的真实反映,故此,其应当随着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填写,然后进行分类组卷,保证资料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有钢筋、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基本上都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进场复试结果来认可。然而,因国内建材市场缺乏完善的机制,致使有些材料是经过几手转售后才到达施工现场,这就造成了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无法与材料同步到位。而技术人员由于未能对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收集,直至工程竣工时,才发现某种材料的合格证或是性能检验报告缺失,从而对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阶段所形成的资料必须及时通过报审、报验等程序。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原始记录的完好性,以此来确保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能够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2.3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

  由施工技术资料的特点可知,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会产生出数量极为庞大的文件、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些重要数据,若是仅凭人工的方式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不但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还很难保证不出现错误。为此,可以采用计算机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对于施工资料中表格的统计与查询等工作,也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不但能够进一步减轻资料处理的工作量,同时还能使各种错误发生几率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提高资料的准确性。

  2.4确保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4.1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内容真实、详细、准确的资料对于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故此,在对施工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作为重点,尽最大的可能杜绝虚假情况的发生。如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混凝土,应进行相应的检测,同时要保证抽检的真实性,切不可应付抽样对混凝土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检验资料的真实、可靠。

  2.4.2保证内业资料的完整性

  如果施工资料的完整性不足,则无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所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应当定期对施工资料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方面的培训,借此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这样能够为施工单位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资料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应当逐步完善奖惩制度,根据资料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即通过对资料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综合评定,确定员工的薪酬福利。对工作中经常出现差错的员工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借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