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市场营销论文(精选6篇)(第2页)

本文共计171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设计课堂讨论话题及案例教学任务

  话题讨论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才能保证案例教学顺利实施。讨论话题应针对具体培训目标,围绕学生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来设计。根据所选案例,拟订深思题,确定组织形式和策略,明确案例教学任务。为学生深思活动提供知识范畴,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答案思路设计一套解决的方案。激发学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推动对难点和重点理由的认识和掌握,从而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3、重点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环节可以先进行班级内分组讨论,教师就案例的基本内容列一个案例整体分析大纲,学生根据大纲进行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内得出结论后。教师指导进行小组间辩论探讨,教师发挥良好引导作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辩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辩论情况进行简单评价,重点应是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补充,巩固学生们的分析讨论结果。

  4、对学生案例教学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总结

  案例教学结束是要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具体可以分为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两种方式。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审,加深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印象,教师启发学生锻炼从不同角度分析市场营销案例的能力;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收获进行笔记整理,尚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和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性的学科,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其他教学策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尝试案例教学法的进一步创新与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启发学生独立深思,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提高学生市场营销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1):104-107.

  [2]赵文颂,郑艳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6(13):67-70.

  [3]张璐.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教育研究,2014,21(7):337-339.

  [4]张道梅.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7):213-214.

  市场营销论文 篇2

  有句话说得好“动什么别动感情,欠什么别欠人情”。近日,笔者端坐家中,安安静静地正在收看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既没有劳谁的大驾,也没有让谁破费,却莫名其妙而又实实在在地觉得欠下他人一笔人情。

  还是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去德克士,不经意间让服务生记下了女儿的出生日期。从此以后,五年过去了,而且女儿已上初中,每年在她过生日的前夜,德克士总是打来问候电话,征询是否需要预定生日PARRY,从无遗漏。我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商家的促销手段,常以“我们已经在别处预订了”为托词婉拒,而服务小姐总是热情不减地说:“哦,没关系,我们祝她生日快乐!”当这个不屈不挠的电话第五次打来时,面对服务小姐遭遇多次推脱而依旧如初的热情,我终于被其执着和诚恳打动,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了,觉得欠了人家的人情,因而心中惴惴不安起来,结果,赶紧去得克士潇洒了一回。

  其实这就是营销的效果!营销的结果是卖出产品,营销的过程却是不断地播撒人情。当你与客户之间情感的铺垫足够厚时,自古受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训诫的多数人就会想方设法来回报你,中国人素有以不欠人情而求得心安的传统,当然,会也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勿需讳言,目前,我们的一些企业业务营销方面,从根本上还没有走出“望天收”的状态,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产品营销还“找不着北”。面对企业业务营销所显现的一些问题,有些企业总是喜欢以竞争激烈、费用紧张、实力不足等等来开脱和自我安慰。而不肯踏踏实实地从收集客户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了解客户需求以至于在特别的日期,给客户打去一个电话,多几声问候,常给客户提供一些经济信息等“小事”上做起,锲而不舍,永不放弃。我们的管理者在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配置时,对企业优质客户需求的关注也还远远不够。我们许多的企业优质客户被淹没在众多的大众客户之中,这些企业优质客户虽然对公司贡献多多,但却只能享受无差别的标准化服务,甚至一单业务做后,就很快把人家给遗忘了(当然,人家再有业务时也会把你遗忘)。不知不觉之间,企业不断地“欠下”了优质客户的人情,使他们无奈又无声地离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