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第2页)
本文共计24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为什么圣人可学,圣人可至呢?在中国传统中,有一个逻辑结构就是人人拥有先天之性,也就是天命,“天命之谓性”。天命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行,展示出天道,达到了这个层面就是圣人。“从容中道,圣人也。”这里所说的道是天地之道,是左右万事万物的,对事物和人都起作用。因此《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个道是天地万物共同遵守的道,因此人也要照天道而行,对于不能照此而行的人则需要修养和教化。人要德配天地,妙赞化育,生命之自然秩序与天道的精神相契。因此“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这是圣人教化常人,常人学习圣人的依据。《中庸》说“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在这里,《中庸》充分肯定平常人是可以达到那个完美的境地的。
修养教化的过程,就是“诚”的过程。所谓“诚”,也就是发现并且按照天道的方式运行。通过“诚”,人可以达到现状与天性的合一。宇宙与人,合和无间,人的终极目标要达到圣人,其功夫在于存养、尽性、明心见性,人一切价值选择,取舍从违,都是依理而行,最终德配天地,参天地之化育。个人生命与天地和谐,与人人感应,与物物协调,以这种精神待人持家,都会同情交感,一体同仁,大我小我,一脉融通。《中庸》上述思想成为历代中国思想家教化民众的理论依据。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网站推广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浅谈教育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浅谈成人教育的作用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问题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MPA论文范文
分析国际市场下的国际运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
服务预售及其实施策略探究
BSC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研究
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秘书的说话艺术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
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嵌入式软件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价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