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论文(第2页)

30 次下载 2 页 235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作业和测试

  作业和测试是老师巩固教学知识、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老师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便可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可以只给他们留一点导向性的作业;成绩中等的,可以根据他们学科成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多留弱科上的作业;成绩差的后进生,所做作业要体现最基本的知识,从而使每类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来做。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而测试的命题要面向全体,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的试题比例要相宜,既要有相当部分适合中下程度学生作答的基本题,又要有一定比例的难度较大的附加题拉开距离,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也可分a、b卷,要使优等生得高分有难度,后进生得高分有可能,以便从多方面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但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为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