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精选7篇)(第10页)
本文共计195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依据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本文从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与建议:一是转换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重视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重视经营实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实践认知/突出实用性,满足学生创业与就业需要;二是创新教学方技。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多元化,如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模拟软件等针对教学设计情景以及各种方技优点,灵活选择合适教学方技/同时还需要协同教学方技,因材施教,提高综合实效;三是完善考核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选择,如可采用期末考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比赛获奖等形式。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弱化考试作用,以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中的应用张学艺物流技术1998-12-25
2、连锁经营的供应链管理李玉辉,邵光亚商业研究2001-03-10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7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基本结构
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最初,教学团队成员主要以财经类专业教师为主,内容与方式上选择以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选取高职类教材,运用案例教学、模拟实操、实习指导等方式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此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力图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教学团队实践技能水平,具体包括专任教师下合作企业挂职锻炼,聘任合作企业不同类型岗位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而近年来,在选拔新教师进入团队时,在学历基础上,加入了相关企业实践经验的条件,希望能挑选最合适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经过多年努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素质初步构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连锁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特质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面临的困境
(一)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任重道远
为了更好培养专任教师实践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一直通过培训、考证、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三种途径效果明显,教师开阔了眼界,掌握了实践技能,积累了企业经营经验,并将这些大量转化为教学案例、方法和技巧。但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欠缺的地方。首先,无论是培训还是挂职锻炼,时间都比较短,而知识、技能、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其次,学习实践偏向于全面性,具体到每个岗位、每项业务的深入度不够;再次,持续性不够,教师在完成相关学习后,并没有在今后的时间段里继续相关活动。而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性培养。
(二)企业兼职教师缺乏一定教学技能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甚至基础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纳入到专业教学团队中来。这些人员主要承担实践课程教学,特别是顶岗实习的指导。企业兼职教师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提高了学生实操技能水平,使其更贴近和了解现实连锁企业发展经营现状。但由于企业兼职教师未受过专业教师教学培训,因此缺乏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还有部分兼职教师是从基层做起,不能胜任专业理论、管理知识等方面教学。兼职教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专业教学效果。
(三)人才引入机制不够完善
最近几年,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引入新教师上关注其是否具备一定实践技能水平,抛弃单一以学历,年龄为基础的选拔机制,增加了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条件,并放宽了年龄限制。由此,引入了大量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高学历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引入完善了现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但教学实践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需要老教师的指导。连锁经济发展迅猛,零售商业变革巨大,引入教师的原有储备明显不足。新入教师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