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1篇)(第12页)

本文共计240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生物学学科在自然学科的比重中占据着较大的地位,所以其内容较为广泛,甚至会涉及到更多细小的知识点,例如一个细胞的演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知识内容的丰富化发展的需要,一味的通过教科书对知识进行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降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很难做到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参与,学生对通过自身动手得出的结论以及问题的发现,经调查分析,均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为例,熟记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学习目标,若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上的图形来进行记忆,很难让学生在想象空间里对其形成认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对细胞之间的探讨、观察、互助记忆、互相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要求,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责任感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应试成果,而长期的应试影响下,学生之间除了激烈的竞争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极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识,以及能力,长期以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课改推进下,应摒弃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学上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中,予以每一位学生相应的学习探究责任,促使学生在责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学习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学习共赢的效果,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小组之间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选取大家都感兴趣的生物,然后由小组中一至两位同学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切片、涂片、装片,再由其余的学生将显微镜进行调制以及准备记录观察的结果,最后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选取一位为代表进行小组讲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知识“共赢”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竞争意识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竞争意识可以促进紧张氛围的形成,是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从更全面、多角度进行提升,从而促进自身综合性的提升,更有利于向前发展。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如此,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必然存在,且从未间断,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积极的主动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竞争,将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出现缺失,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于一个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从各个角度对学习予以补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补充之间、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交往、互助、倾听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为例,教师在讲解生物圈构造以及每一个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学生之间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之间的学习圈、学习过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观化讲解课程的同时予以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进,通过具体的分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组成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侧面督促学生。

  三、结语

  合作学习的效益不仅在经济市场上不断得到认可,而且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广为实施,尤其是在类似于生物这样的学科,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且细小,更是需要合作学习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学习质量的理想化,同时促进学生责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上更应该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沈敏芳.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4(09):137-13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