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精选9篇)(第2页)
129 次下载 16 页 2673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新闻传播类专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存在问题
广西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专升本”的培养模式起步晚、办学时间不长,可以说一切都还处在探索之中。目前,在我区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专升本”教学实践中,从课程衔接到教学管理上都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误区,致使二者衔接不畅
人们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没有含金量的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不在一个层次上。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专科线,是按分数录取相应的中层次学生,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突出。作为学生家长,也会认为自己的子女在接受高职教育后,今后的发展前景不明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历的要求逐步提高,高职教育的发展又遇到一个大的瓶颈。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传统思想,高职教育发展很缓慢,导致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也较为缓慢:一方面,报名“专升本”的人数有限;另一方面,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够。
(二)高职本科在入学办学理念上存在分歧,缺乏共识
现在不管是在广西,还是在其他地区,高职学生入学本科,都要通过本科学校的“专升本”考试,同时本科院校还会看考生高职专科阶段的成绩。如考生在高职学习的每科成绩需在及格以上,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成绩需在70以上,英语考试需通过四级或在390以上等,全部符合条件者才能进入本科院校。虽然这些条件对本科学生来说并不算高,但对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来说仍存在负面影响。在入学方面,高职和本科生源本来就不一样,现在这种“专升本”的入学方式同样也缺乏科学性。高职与本科衔接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高职专科与本科的纵向贯通,有效衔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其职业性的类型特征不能缺失。但在试点过程中,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只是定位自身的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本科教育上缺少共识,办学理念不明朗。[3]
(三)二者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不能进行有效对接
在广西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二者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重复与不足。高职教育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一般会教学生一些技能上的东西,偏向媒介经营、广告设计和常用软件使用等方面,而本科教育则更侧重于新闻学、传播学等理论上的知识。高职学生在经过“专升本”的考试进入本科学习后,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与高职有重复,或者开一些与专业不太相关的课程“凑学分”,这样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学生的应有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新媒介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也较少引用实践例子,较少与学生一同实践,没有达到高职学生“专升本”的要求。
三、新闻传播类专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寻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根据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精神,高职院校作为衔接贯通的前阶段主体,既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与要求,科学定位专科阶段教育目标与质量标准,又要主动加强与本科教育的合理衔接。
(一)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行业、企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学历和能力要求都越来越高,其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水平。由于高职与本科的生源质量不同,二者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对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实践能力都要求较高。对于高等教育中不同阶段的学生,新闻传播学的课程培养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过程中,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具有一致性;在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上,则应加以区别。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更侧重于学生新闻敏感度、动手调查、写作能力等方面。这样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满足学生和学校需求。

洛宁县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现状论文
公路运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
分析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论文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的素养论文
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波动性溢出效应经济学的论文
经贸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协动性论文
槐糖脂的前景及在农村经济中的价值论文
建筑给水系统经济比较分析优秀论文
浅析当前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影响论文
甘草用途及经济效益研论文
水利工程经济效益评价论文
浅谈企业物资采购的经济效益的论文
建筑经济效益对策论文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思考论文
关于经济效益的优秀论文
论经济效益审计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论文格式简析
美式政治学标准课程论文格式
关于论文格式的要求及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