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色彩美研究(第3页)
本文共计38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以至阶级对立的现状在忧国忧民的诗人笔下也出现了大量佳作。其中有不少诗句是通过色彩词的运用而达到同情或控诉的效果的。如:白居易《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及“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两句诗就是如此。一边通过“苍苍、黑”等色彩词生动地勾画了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碳生活的艰辛、痛苦。同时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受剥削、受宰割的下层劳动人民;一边通过“黄、白”这两个色彩词的运用使那宫使为虎作伥者的身份不言而喻。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加以点破,但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宫使罪恶的揭露、控诉都已蕴含在这两组词中了。
又如:“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朱绂”(深红色)本是唐代文武四品高官的装束。“县宰”而“加朱绂”,表明他加官受赏。他凭什么“加朱绂”?诗人没有说,而是有意识地把“县宰”的“朱绂”和人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联系起来,最后再用“血染成”来揭示二者的因果关系。句中色彩词准确而巧妙的运用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与民为敌的反动本质,极大加深了诗的讽刺和控诉的效果。
总之,色彩是某些事物存在的外在形式,唐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他们用心设色,然后泼洒与诗行中,应物象形,使诗歌亮丽光彩,宛如一幅幅写意的图画,故后人的诗评中,常有“诗中有画”之语。
三、古诗句中表现色彩美
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金、银等,而“红”又可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朱、丹、绛、赤等互换,“绿”也可用翠、青、碧来代替。也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秋色”、“秀色”等词,虽不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澜的艺术效果。


全面看待事物高考满分作文(通用17篇)
医改新形势下的医院预算管理论文
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技术论文
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方法论文
大数据架构下的文献资源管理应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论文
中国农田水利管理的不足与防洪抗旱策略论文
如何看待面试应征者
把公关作为战略看待
猎头谈职场中的末位淘汰生存法则介绍
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
浅析体育舞蹈市场的营销模式管理论文
浅谈中国舞蹈表演在戏曲艺术中的借鉴与吸收
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思路探析
谈舞蹈创作中的环节问题
幼儿舞蹈教学开展策略论文
体育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专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关于舞蹈比赛对舞蹈教学的作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