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精选42篇)(第4页)
本文共计1115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7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有利于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
任何一个版本的美术课程都不可能全面阐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历史文化,只有施教者在课程传授中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将美术课与地方传统乡土文化相结合,增加对地方历史、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理解,才能将自己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认识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吸取地方现代文化中的精华,合理开发并传播乡土文化,更有效地推进美术课程改革。
3.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融合
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传播乡土文化,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其教育目标;有利于师生共同关注乡土这块文化,使学生早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有利于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城市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本无可厚非,但由于我们忽视了乡土这块可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致使一些弥足珍贵的乡土艺术及文化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这怎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呢?比如贺州市贺街镇的临贺故城及贺州市瑶族民居,起始于西汉时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然而到了近代,这独具特色的地方建筑将面临失传。通过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学生广泛接触地方乡土优秀文化,将美术学习与传统文化资源、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等联系起来,使“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感触身边文化的艺术魅力;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与经济有机的结合,更好地继承和传承。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融入校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需要有载体来实现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则是有效的载体。把乡土文化融入校园,使其深入师生的心灵,遍及校园的角落,直至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成为学生耳闻目睹的活生生的题材。
2.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学科中教学
乡土文化是绘画、设计的原型和起源,并与其他学科互通曲款。而多门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乡土文化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如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飞檐翘角马头墙,玉题干栏万字窗,素瓦灰墙斜山顶,龙头凤尾伴太阳”的建筑文化特点看似只与书法、绘画、设计、雕刻有关,其实它深深地联系着当地的历史、信仰与民俗。
3.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传承和交流
教育部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搜集、整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4.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审美教育
大工业时代隔绝了泥土芬芳,而乡土文化却与大自然、“活在当下”的日常生活彼此有机相融,因此能增加城市里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回归自然,认同乡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性”教材。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建构审美精神。乡土文化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灵性、有活力的美术,其中的生产工具、日用工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天然朴素的审美追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乡土文化更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现实情境”。
总之,乡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机会。


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思考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的相关讨论论文
高中生物理实验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对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的探讨教育论文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物理实验论文优秀[15篇]
浅谈装修须防居室物理污染
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利和弊论文
[精华]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漫谈论文
论合伙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
机械数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试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
德国著作权法中的私人复制与反复制问题
浅谈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
论我国诉讼费调节功能的缺失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