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数学模型方面的论文(精选6篇)(第11页)

本文共计18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经济研究中,数学化的前提条件

  世界上没有哪个事物不能使用数学,只是还没找到普遍的一般方法而已。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即给经济学带来了发展,也使经济学陷入了危机。所以经济中的数学化是需要一些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是量的基础,量是一定质的量,超越了一定数量界限的量变,必然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而这个界限就是度。在我们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时,必须先清楚的划分所研究对象的边界。我们知道,建立数学模型的第一步是提出前提假设,,不同的前提假设下,同样的自变量值会产生不同的应变量值,所以在经济数学化过程,明确前提假设,划清问题的边界,规范问题的量,从而保证结果的质。这样才能正确的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避免进入数学陷阱。

  四、对数学化与经济数学模型作用的思考和启发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经济学数学化这一既定事实,数学化对于经济研究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数学化带给经济学的灾难也不可忽视。如何正确的选择数学模型成为关键。在经济研究中把数学看做经济分析的唯一的手段,不顾条件的加以运用,不可取;一味的排斥数学和否认其发挥的积极作用,亦不可取。在追求方法的同时,更要着眼于经济学本身的目的,不能使经济学成为离开数学就会寸步难行的附属品。在经济学研究时也要学会利用数学精确、简洁等的优点,在合理的框架下发挥它的作用,为经济学提供实际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程冬时.试论数学对经济学的意义.企业经济,2003.11.

  [2]朱解放,李海英.谨防经济理论研究走入数学化误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3.

  [3]丁晓钦,王朝科.经济学运用数学的条件.经济经纬,2008,02.

  [4]张厚明.经济学研究勿滥用数学.经济学家,2005,4.

  [5]曹均伟,李凌.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争论与融合,2007,21(3).

  [6]张晓龙.未来与发展.2013,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