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精选12篇)(第20页)

本文共计426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结语

  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糟粕和精华并存的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而言也是如此,在当代教学环境中我们应该在坚守民族精神的立场中,重视双重文化的影响作用,积极的接纳外来的先进文学思想和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调整和重塑,利用古代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的“骨骼”,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作为文学认知提高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高方.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78-180.

  [2]宋秋敏.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0(3):64-66.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篇11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发生重大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古代文学的传播渠道得到革新,如声音传播、视频传播。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实现了网络传播与自媒体传播,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受众提供文学知识。新媒体环境也使教育模式得到创新,利用新媒体产品搭建传播平台,帮助受众接收古代文学知识。

  关键词:新媒体;古代文学;传播渠道;革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提升,是文化发展的革新原因。新媒体技术使文学作品的传播由传统的纸质、口口相传等媒介转化为数字化、全球化技术。具有实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的基本特点,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机遇。但凡事皆有两面性,新媒体环境也为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影响,网络上参差不齐的信息易导致受众在接受文学知识时受到误导。因此,新媒体视域下,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的革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带来的影响

  据统计,大多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仅在图书馆有所保存,从而鲜为人知。而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受众在网络上便可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学作品。但由于新媒体环境基于互联网而言,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受众可自行在网络上发布、转载不同文学作品。在多次的传播后,易导致所传播的作品真实性有待考量,网友所评论的消极话语也会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各类传播媒介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被改变。例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形象在网络上被恶搞,这实际上是一种反文化价值的体现,亟待消除这样的不良风气,从而促使文学的正确传播。此外,传承古代文学的方式应是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改编经典也是文学传播的一种展现。通常经典的改变会由影视传播媒介展现,一旦缺乏优秀的剧本或导演,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尽人意,受众在接受此类文学的传播时,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把握好互联网信息的优劣,用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审视古代文学的新媒体媒介传播,主动摒除消极、负面的信息[1]。

  二、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的革新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声音媒介传播

  1.戏曲。戏曲的传播其实是一种最原始的传播形式,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的呈现形式得到了创新,古代文学的戏曲传播也有很大的革新优势。新媒体环境使戏曲出现很多新型元素,即使在舞台上表演,也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丰富多彩的演出背景、舞美等,将古代文学与戏曲进行融合,观众更易被带入文学意境中。例如,京剧作品《天下归心》中融入了《左转》中的故事,新媒体技术将古代战争的场面呈现于舞台之上,相比于传统的戏曲而言,观众更易接受此类传播形式,通过视觉与听觉两大感官感受戏曲的内容,实现古代文学的传播。

  2.音乐。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将其转化为音乐进行传播的却十分稀少。因此,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音乐与古代文学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合成多种乐器的声音,形成美妙的音乐。例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加入作曲与音乐混编技术,最终由邓丽君演唱,随后广为流传。听众也在听歌的同时记诵了一首满腹情感的词,更能了解词人苏轼的思想感情[2]。

  3.数字音频技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小说、诗词等原是声音传播后形成的文本记录形态,因此,利用数字音频技术进行传播,在古代文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皆可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合成评书、电子乐等,从艺术形式的创新入手,为古代文学的传播赋予生命。此外,文学的传播离不开其特定的艺术媒介,仅用声音进行艺术传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若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年轻人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在数字制作时,需要联系文学背景,加强逻辑感受,利用深刻的理解促进古代文学的数字传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