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462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文学批判的主要基础就是阅读量,近年来,文学批判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却在渐渐消失。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文学炒作,媒体的大肆宣传也影响了批判者对文学进行准确的判断。可见这种批判是建立的不稳定的结构上的,更没有任何可以供阅读者参考的方向,导致人们对文学批判更加失去信心。除此之外,我国当代文学批判也被不断的扭曲。文学的批判的价值在于对文学的发掘和肯定。但是,我国文学批判却直接成为一种宣传价值的手段,成为攀比的工具。由于一些文学看客心理畸形的原因所导致的,批判家急于出彩,赢得关注,就利用批判手段,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我们不能否定乌托邦化的文学标准,但是更不能让这种标准成为一种极端,也不能成为打到其他文学的手段。优秀的文学评判家应该是最热爱文学的人,一个批判者却不热爱文学,那么文学就没有任何价值,文学发展才会面临真正的危险。同样,我们也不要过分担心文学批判的现状,我认为在文学批判的道路上,最终还会出现一批优秀文学批判家,他们会真正的为文学价值付出贡献,这是文学发展一定会继续前行,那么文学批判就一定会改变现状,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总结

  不论是经典文学还是文学批判,其发展都建立在当代文学的发展上。即使当代文学受到了种种质疑,但是这种质疑并不能阻止当代文学的进程。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到这种态度,而不是极端化,文学的产生必然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本文从文学经典化和批判性进行阐述,对其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经典文学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优秀的文学批判上,通过对文学的正确批判和认识,发掘文学的价值,才能实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义勤。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文艺研究,20xx。08:5—1

  [2]崔剑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xx。18:258。

  [3]王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金田,20xx。07:109。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诸多师范院校开始改变专业设置,由单一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向中文多专业方向发展,陆续开设了一些非中文专业,如高级涉外文秘、影视戏剧、文化产业、对外汉语等,而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成了这些非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教学对象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这些隶属于中文学科下的非中文专业,由于自身培养目标的不同,既不能像中文专业那样专注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像高职高专那样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如何结合非中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建立一套系统切实可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既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疆域的多维拓展,也是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改革的有价值探索。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说:“在整个中文系课程体系中,现当代文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门课的功能是否应当有所变通,这个定位的调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基础课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课性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工具课性质,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很多非中文专业也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然而,综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这些新增设的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整体上依然沿用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适合自身专业要求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

  1.缺乏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等,此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中文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其授课对象的特点,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讲授与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与特征,掌握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这是专门为中文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的专业课程,与其之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走向密切相关。

阅读全文